1《玲玲的画》教学设计二(3)班秦梅芳教学目标:1.理解“端详’、“动脑筋”等比较难理解的词语的意思。2.抓住课文中人物的情感线索,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3.利用课文中的留白处,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4.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与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教学难点:“端详”“动脑筋”两个词语的意思。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投影画面,揭示课题1.多媒体投影玲玲画的画。(板书课题:5.玲玲的画)2.生齐读课题(认识“玲”字),观察画面:自己说说画上的内容。23.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写了玲玲的画的什么事?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生字。2.同桌交流记字方法、合作学习不懂的词语。3.汇报交流。利用熟字加偏旁识记:王+令→玲讠+羊→详口十八→叭月+庄→脏利用熟字换偏旁识记:岭一山+王→玲副一刂+巾→幅数一文+木→楼从“三好生”奖状上识记:奖;从家里的楼梯识记:楼梯;从养了一只小狗识记:狗。在读课文时识记:糟、脑筋。编口诀识记:止下月是“肯”,竹下有月力是“筋”。4.交流不理解的同语。端详:认真仔细地看。收拾:整理;整顿。懒洋洋:指无精打采的样子。来不及:因为时间短促.无法顾及或赶上。5.指导写字。3(l)“玲”字右边是“令”,不是“今”。(2)“米”在“糟”中捺变成点,在“楼”字中“米”捺不变。(3)“月”在“脑”字中瘦而长,在“筋”字中要写得瘦而短。糟:“狗”指导反犬旁写好:6.师范读、正音,生跟读,并组词。7.游戏巩固识字。(1)“找朋友”。出示形旁和声旁,学生根据形旁和声旁组成生字。(2)“我指你认”。一个学生指生字,一个学生在文中找含生字的词或句子。三、再读课文,初知内容1.学习第四小节: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义内容,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2.自由读文,小组交流。3.汇报交流,师总结。课文写了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在爸爸的启发下,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4盖了污渍,还给作品添了几分家的温馨。四、布置作业听写生字、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出示生字长,指名读.2.开火车朗读课文。二、自读自语1.多媒体投影爸爸说的一句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2.学生齐读这句话。3.师: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1)学生自由读,小组内合作学习,交流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2)汇报交流。(这两句话的“糟”是指出现的情况让人担心、伤心。本课指把画弄脏了。)(“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坏事变成好事:指坏事转化成了好事。)5(玲玲不小心把画弄脏了,又来不及再画一幅,这是一件坏事。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拘,巧妙地掩盖了弄脏的地方,使画增添了家的温馨,结果得了一等奖.变成了好事。)(遇到事情办得糟糕的时候,我们不能惊慌失措,要沉着冷静,开动筋想一想弥补的办法。)4.师:同学们对课文掌握得很好,那么我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出现玲玲这类的事情呢?把坏事变成好事,大家想想,说一说。(1)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启发。(2)自由交流。生甲:有一次,我不小心把裤子弄破了,回家怕妈妈打我。于是我用卡通人物粘贴在破洞上,没想到回家妈妈还夸我。后来她把这一举动设计在衣服上,在童装上加了一些卡通人物,销量很好。生乙:我爸爸一不小心把落地扇中间的支柱弄断了,不能再用,爸爸灵机一动,找到扁铁、冲击钻、膨胀螺丝,把落地扇改成了客厅的壁扇,并粘上一些装饰品,成为客厅的亮点。我和妈妈看后赞不绝口。三、朗读感悟1.读了课文,你感悟到了什么?6(好事坏事是可以转化的。)(只要善于思考,坏事情也会变成好事情。)(吧事情办糟了,只要冷静思考,会想出好办法来弥补。)2.小组分角色,按自己体会读课文。3.师指导朗读、范读。(1)读第1~3自然段,要读出玲玲为自己的画感到“满意”的样子。(2)读第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