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中学2015年春季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地理科试卷(文)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共50分)1.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地理界线是下列中的()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B.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D.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秦岭—淮河2.秦岭——淮河以南大部分属于()A.湿润区、亚热带B.湿润区、热带C.半湿润区、亚热带D.半湿润区、暖温带3.下列四大高原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较频繁的是()A.云贵高原B.青藏高原C.黄土高原D.内蒙古高原4.以下农业区:①东北三省②长江中下游区③南部沿海区④黄河中下游区与下图所示相应的耕作制度和主要农作物结构图,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一)①,(二)②,(三)③,(四)④B.(一)②,(二)④,(三)③,(四)①C.(一)③,(二)④,(三)①,(四)②D.(一)②,(二)④,(三)①,(四)③读“黄河干支流部分河段水质状况分布图”,判断5~7题。5.有关①、②两河段水质状况及成因分析正确的是()A.①河段水质较好,因为该河段流域内工业布局较少B.①河段水质较差,主要由于该河段上游支流植被覆盖差,水土流失严重C.②河段水质较好,因为该河段支流多,河流净化能力强D.②河段水质较差,因为该河段工业污染大6.从③河段到②河段,黄河干流()A.平均流量明显加大B.地势逐渐降低C.含沙量显著增大D.结冰期逐渐变短7.最适宜对乙地主要环境问题进行直接监测的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是()A.地理信息系统B.数字地球C.遥感技术D.全球定位技术下图为“我国在同一纬线附近的三个城市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图”,读图完成8~9题。1班级姓名考号密封线8.①、②、③城市所在的地形区最可能的是()A.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B.太湖平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C.江汉平原、江淮平原、横断山区D.珠江三角洲、江南丘陵、云贵高原9.③城市日照时数明显高于①、②城市的主要原因是()A.距海远B.受季风影响小C.气温低D.海拔高读某河流域局部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和该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完成10~11题。10.与2010年相比,1980年时该河流R点以下河段水文特征是()A.水位较高B.含沙量较大C.流速较快D.结冰期较长11.规划在R点处修建水库大坝,碰到的最大困难是()A.人口密集,搬迁费用高B.淹没农田,耕地损失大C.多地震活动,地质不稳定D.喀斯特地貌,多地下暗河下图是沿30度纬线某月平均气温曲线及对应景观图,读图回答12~13题。212.图中③地月平均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的原因是()A.海拔低,日照时间长B.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C.受东南季风影响,增湿显著D.位于盆地,受冷空气影响小13.关于图示纬线经过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比⑤地气温日较差小B.①地与④地城市化水平相差不大C.②地与③地之间地质灾害频繁D.②、⑤两地河流开发利用方向相同读“2011年我国甲乙两省区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千公顷)比较表”,回答14~15题。地区稻谷小麦甘蔗甜菜甲80.9410.7---------36.3乙334.7----------69.9----------14.甲、乙两省区分别是()A.内蒙古、海南B.山东、广东C.安徽、宁夏D.黑龙江、上海15.乙省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A.地形平坦B.光照强烈C.土壤肥沃D.热量充足张某承包了0.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1。当地1月平均气温3℃。完成16~17题。16.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A.珠江三角洲B.太湖平原C.华北平原D.松嫩平原17.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因素是()A.市场需求B.生产经验C.自然条件D.国家政策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既有自然条件因素,又有社会经济因素。上海市既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又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18~19题:18.根据雨带在I、III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A.4~6月B.6~7月C.6~8月D.5~8月19.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I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A.南旱北涝B.南北皆旱C.南涝北旱D.南北皆涝读下图,完成20~21题。20.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