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单元自然灾害与防治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防灾与减灾1.(2014福建文综,40B,15分)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读图回答问题。(1)说出滨湖地区涝灾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涝灾的自然原因。(9分)(2)简述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2.(2013浙江自选,12,10分)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略图。根据相关知识,完成(1)—(3)题。(1)影响图中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2分)(2)如果该区域出现暴雨,山区易引发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当你遭遇泥石流时,应采取的避险措施是。(4分)(3)为减轻滑坡带来的灾害,你认为甲城市应采取的主要防灾措施是什么?(4分)3.[2012安徽文综,34(2),10分]根据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990—2009年湖北省耕地面积变化的区域差异针对图示区域洪涝灾害隐患,列举宜采取的主要措施。地质灾害下图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读下图,完成下面两题。1.(2014重庆文综,5,4分)下图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A.年降水量少B.夏季降水多C.冬季降水少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2.(2014重庆文综,6,4分)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几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A.流速减小B.流速加大C.水位涨落D.水位稳定3.(2014课标文综Ⅰ,43,10分)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4.(2013山东文综,33,10分)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6分)(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4分)5.(2012课标文综,43,10分)读图,完成下列要求。图中示意美国本土飓风、地震灾害的空间分布。(1)判断甲、乙自然灾害的种类并说明判断的依据。(6分)(2)说明为防范上述灾害应采取的措施。(4分)气象灾害与其他灾害1.(2014山东文综,44,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农业生产以草地畜牧业为主。20世纪5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比重增加。该地区是我国冰雹天气多发地区,但近60年来冰雹天气次数呈下降趋势,冰雹成灾次数却呈明显上升趋势。下图为三江源地区1950—2011年各月雹灾累积次数统计图。(1)简述三江源地区冰雹灾害的年内分布特征。(6分)(2)分析近60年来三江源地区冰雹成灾次数呈上升趋势的原因。(4分)2.(2013课标文综Ⅱ,43,10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经过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我国各地不同农作物的播种、收获等的时间相对固定,否则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2013年4月,东北地区持续低温,大田春播时间普遍比常年推迟7~10天。分析4月份持续低温对东北地区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3.(2013海南地理,25,10分)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其湖底比东侧大堤外的平原高出数米,被称为“悬湖”。历史上,洪泽湖上游的淮河流域多次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下图示意洪泽湖及其相关水系的分布。分析洪泽湖成为“悬湖”的原因及其与上游流域洪涝灾害的关系。题组一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防灾与减灾1.答案(1)可能发生在6月—9月(夏秋季节)。地势低洼,排水不畅;6月—9月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湖均处于高水位,且河流水位更高,湖水难于外泄,甚至河水倒灌入湖。(2)完善抗洪排涝系统;合理退田还湖;培育、推广耐涝作物;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灾损面积;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答三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洪涝灾害及防治措施,以及读图分析问题、阐释地理现象、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1)涝灾最可能的发生时间要从涝灾的成因入手分析,6至9月份,降水量大且集中,从图中看,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在滨湖地区,地势较低,湖水难于外泄,形成涝灾。(2)防治涝灾措施,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农业区防治还应结合农业生产分析。2.答案(1)断层坡度(2)崩塌洪灾沿垂直于泥石流运动方向,迅速向高处转移(3)在易发地段加强监测,尽量避免工程项目在该地段选址和施工;建设护坡、排水工程等。解析(1)图中所示高风险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