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高考要求:“福利国家”发展的背景、表现及其利弊。感谢政府啊,我也进了国营公司,生活好过多了!工人小明【请思考】小明的变化告诉我们国家干预经济的具体措施是什么?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行业国家邮政电站煤炭工业铁路运输航空运输英国10010010010075加拿大100100私有7575法国10010010010075联邦德国100755010010日本100私有私有7525美国10025私有25私有分析上表,哪些行业、哪些国家国有化程度高?你知道其原因吗?解析:国家: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原因:这些行业投资数额大,见效慢,私人企业不愿投资,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行业:邮政,电力,铁路。方式:建立国有化企业材料一1960年,日本制定《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出国民生产总值和个人国民收入10年内增长1倍,并制定了配套措施,鼓舞了人心。1967年提前完成,1968年经济超过西德,跃居资本主义国家第二位。材料二戴高乐说,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材料三30年代苏联形成了“斯大林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这种体制帮助苏联取得巨大的成就,1937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强国。材料中反映了各国经济调整的什么政策?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解析•各国加强对经济的计划指导。•目的:指导经济发展以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保证经济运行的有序状态,发达国家的经济计划是指导性的,侧重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引导。材料四二战结束后,美国军方取消了轰炸机订单;波音工厂关闭,70,000名工人失去工作。60年代在美国政府联邦资金的资助下,波音取得了重大进展。国会在1971年3月给波音公司资金“断了电”,此举迫使波音公司仅在西雅图地区,波音员工人数就从80,400人减少到37,200人。到1983年,美国国防部又定购了大批量的改装型军用机,波音公司衰退开始减缓。根据材料三,大家得出什么认识?解析:美国通过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1)三十年代大危机的惨痛教训,迫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2)凯恩斯主义为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3)罗斯福新政的成功提供借鉴1、原因:一、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2、方式(1)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英法)(2)制定经济计划(日本)(3)通过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美国)国家干预经济的利弊利: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生产的盲目性,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弊:国有企业生产亏损日益严重,经济效益增长缓慢;政府直接采购等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国家财政开支过度膨胀,财政赤字增长过快,国家债务负担沉重,干预和调节能力下降。因此70年代末期,许多国家试图采取否定计划与国有化的方式来摆脱危机。哈哈!买了股票,我也是老板了!“老板”小明战争结束快十年了,小明全家过着简单而平凡的生活。有一天他回家后他眉飞色舞的对妻子说:“我买了公司的股票,以后我也是老板了”……可是之后的日子里,他依然过着跟以前一样的生活,工作量没有减轻,没有一点象老板的样子,只是到年末他都会从公司领一大笔钱,但是按他的话来说“他现在每天都干得特别起劲”。二、“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1、“人民资本主义”——股票分散化美国股票持有者增长图股票持有者的不断增长原因是什么?有何作用?生产力的发展,企业规模扩大,股份公司不断增加,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作用:1)缓和了社会矛盾;2)吸收了大量资金;实质:反映了资本的社会化趋向,但企业的决定权仍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资本主义制度本质不变。管理者小明拥有了股票的小明渐渐不再满足于自己没有变化的生活,他开始利用下班时间去读国际贸易。随着公司的扩大,只是高中毕业的老板渐渐把握不住公司的发展了,开始招聘管理者,小明经过应聘当上了市场部的经理,做了经理的小明,薪水比原来多了好几倍……2、“经营者革命”——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1.原因:企业生产含量的增加,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要求企业经营者具有较高管理才能和专业技术知识2.含义: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对企业控制力下降,由专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