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演示实验的创新黄金中学:蒋薇一、实验的地位和内容“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演示实验”安排在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128页。由于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既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气体,而通过该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觉到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呼吸作用,故该实验的演示具有重要意义。二、实验原理利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三、原实验装置及不足之处1、原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器材较多,组装复杂。2、实验操作繁琐。使用该装置实验采用灌水排气法,从漏斗灌入清水,操作复杂。3、不能在短时间内重复演示该实验,其理由是①用灌水法排气,瓶中灌入了清水,有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可能导致二氧化碳量不足,现象不明显;②漏斗中用棉花塞住也会有少量二氧化碳逸出;③将瓶中的水倒出让萌发种子继续呼吸产生足量的二氧化碳需要1—2小时。教师如接连在多个班上演示该实验,就需要多准备几瓶萌发的种子。4、没有设置对照实验,很难说明二氧化碳是萌发的种子产生的。四、实验的创新1、实验装置的改进如下图所示:装置器材简单只用到饮料瓶、塑料薄1膜、注射器、小烧杯,没有复杂的制作过程。2、实验操作方法的改进:将灌水排气法改用注射器抽气法。3、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即贴A标签的瓶中装入适量萌发的种子,贴B标签的瓶中装入等量炒熟的种子进行对照。五、实验操作实验准备:两个250ml的饮料瓶,A瓶:萌发的种子,B瓶:炒熟的种子用保鲜膜密封盖好,2小时后就可用来做实验。另准备两个贴有A、B的注射器、一只小烧杯、澄清石灰水溶液。实验步骤:1、取一个小烧杯,并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2、将A、B两注射器透过保鲜薄膜分别缓慢吸取A、B瓶中的气体(约5ml);3、再将A、B两注射器分别吸取等量(约3ml)的澄清石灰水,震荡摇匀;4、让学生观察两注射器中石灰水的变化情况,引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进而得出实验结论。六、实验的创新之处1、实验取材源于生活,易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更好的将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2、将灌水排气法改用注射器抽气法,实验误差小、效果更明显;23、设置了对照组,更有说服力,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4、演示后只要将注射器中石灰水排出,立即就可重复演示该实验,便于教师在多个班上课演示,减轻了教师课前准备的工作量;5、装置简单、易操作,既可作为教师演示实验,也可作为学生探究实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