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幼儿教师的心理亚健康与自我调适一直以来,幼儿教师以活泼、开朗、健康的形象受到众人的关注,幼儿教师们在幼儿面前也展现出富有青春活力的一面,然而,有个问题却在一个被人们忽视的角落悄然滋长——许多幼儿教师的心理已处在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是指在健康与不健康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一旦突破临界线,心理、生理上的问题就会接踵而来。幼儿教师的心理怎么会处在亚健康状态?从整个社会背景上分析,幼儿教师们肩负着培育幼儿的神圣使命,在社会的广泛期待中,扮演着丰富多样的特殊角色。幼儿教育是一种复杂而艰巨的脑力劳动,幼儿教育的实施者——幼儿教师也就不可避免地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竞争日益加剧,幼儿教师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生存压力与考验,我们的艰辛劳动与付出,与收到的物质与精神酬劳是不对等的,这无疑加剧了我们对现实的不满。另外,幼儿教师女性群体的消极作用、安全、教育、家长等多方面的因素作用下,幼儿教师的心理亚健康状态越来越明显,并逐渐成为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大障碍。心理健康是幼儿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基础,也是幼儿教师自身健康生活和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基础。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幼儿。幼儿的心理活动及行为是无意的,并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幼儿的个性形成过程中,幼儿教师的影响非常大,因而幼儿教师的心理是否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失调的教师,不仅不可能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而且还会对幼儿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我们教师的一些心理状态(不管是健康的还是不健康的)是可以“传染”给幼儿的。记得有一次,我突然在活动室的角落里发现一只形象逼真的玩具老鼠,我把这只小朋友无意中丢下的假老鼠当成了真的,一向害怕老鼠的我惊恐万分,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尖叫。我身边的孩子们听见我的尖叫,也惊慌地四处奔跑,几个慌张的孩子还不由自主地抱成一团。事后我想:如果当时见到那只玩具老鼠时,我能镇定自若、勇敢地拿起扫帚去对付它,那孩子们也决不会表现得如此慌张,虽然这件事并没有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但是却不可避免地在幼儿们的心中埋下了害怕老鼠的“种子”。同样,当教师有情绪上的问题时,很可能对待幼儿的态度等方面都会有问题,如果一旦失控,就会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有一次,我在进班前与家人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心情非常不好。此时小朋友都向我告状:“老师,明明刚才在玩开水,他开水喝进去马上吐出来,还吐得满地都是。”平时的我会耐心地询问原因,但是那天,我却差点失控。我非常愤怒地盯着明明,明明看着我火冒三丈的样子,害怕地哭出了声。孩子的哭声让我一下子清醒过来,不由得深深地惧怕:如果不是明明的哭声,我不知道会做出怎样的行为来。如何增进和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幼儿教师的心理亚健康问题既不利于自身健康,又影响幼儿的成长。对此,我是这样进行自我调适的:●我在随时能看到的地方贴了这样几句话:“孩子是天真的,我何必动怒呢?”、“我可以教会孩子怎么做!”、“笑一笑!孩子会更爱你!”每一天,当我进班后便会牢记这些话,随时提醒自己“我会因为孩子的行为而生气,我有情绪不是我的错,但也不是孩子的错,因为孩子的学习需要一个过程。”虽然不能对孩子发脾气,但是要让孩子知道“你这样的行为让我不舒服”,并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减少工作倦怠感的发生机会。我们知道幼儿在2—4岁正处于第一反抗期。因此,我在要求孩子做事情时,往往会给孩子多一个选择,这样做在被孩子拒绝或不配合、不感兴趣时,不至于会变得十分沮丧,从而减少工作倦怠感的发生机会。●多学习、多问、多与同事讨论。几乎每个幼儿教师都会碰到大致相同的问题,因此多问、多与同事共同讨论解决之道,分享共同的心得与情绪,有助于增加亲密感,改善同事关系,要牢记“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会放松。教师职业的紧张与压力程度是人所共知的。一天工作下来,极大多数教师往往是身心疲惫。除了要锻炼好自己的身体外,还要学会放松自己的心态。越是繁忙,越要安排一定的时间放松心态,在自己所喜欢的放松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