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高考】2013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精典例题+详细解析第2讲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至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广州模拟)《晋书》记载,西晋文学家王沈“少有俊才,出于寒素,……为时豪所抑”,升官无望,感叹生不逢时。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王沈缺乏治理才能B.九品官人法有弊端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D.科举制度只看出身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题干引用材料强调西晋时期选举官员的权力为世家大族垄断,寒门子弟受到排斥,这与当时的九品中正制选才标准密切相关,故选B项。2.(2012·呼和浩特模拟)随着佛教在我国的盛行,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以抄写经籍为生的“经生”,而且形成了一种新的书体——“写经体”。这说明()A.魏晋时期我国文学艺术达到最高峰B.魏晋时期的书法最高成就是“写经体”C.书法艺术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需要D.书法艺术的产生源于宗教艺术的发展解析:选C根据题干“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以抄写经籍为生的‘经生’,而且形成了一种新的书体”,说明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往往出自谋生的需要。3.(2012·漳州一模)5世纪前期,陶渊明著《桃花源记》,描绘出一块亦真亦幻的人间净土。现在自称“桃花源”所在的有多处,考察这些地点,大都分布在今天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一带,这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是()A.南方经济发达B.南北统一成大势所趋C.作者主要生活在江南地区D.北方战争频繁解析:选D根据“5世纪前期”“陶渊明”出自等信息可知此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桃花源”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没有战乱、宁静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当时,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4.(2012·四川高考)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A.世袭制B.分封制C.科举制D.行省制解析:选C世袭制、分封制都是以血缘关系为依据,体现了社会小集团的特权,而排斥其他社会成员,很难体现公平,故排除A、B两项;D项是地方行政制度,旨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和“社会公平”关系不大。C项则采用相对公平的形式,向社会公开选拔人才,体现了一定的公平性。5.(2012·襄樊四校高三模拟)《新唐书卷54·食货志》“(唐)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地方的驻京办事处)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下列对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A.增加了政府货币的供应量B.减低了铜钱的需求,缓和了钱币的不足C.便利了商品流通D.“飞钱”实质是一种汇兑业务,不行使货币的职能解析:选A“飞钱”的出现,主要是有利于商品的交流。虽然它本身不能用来交易,但是使人们不需再长途携带钱币,缓和了钱币的不足,又由于它本身不用来交易,因而并没有增加政府货币的供应量,故选A。16.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将我国载有三名宇航员的神州九号飞船发射到太空。我国使用火箭的历史源远流长,“火箭”这一名词最早可能出现在下面哪部著作中()A.《史记》B.《唐史》C.《明史》D.《资治通鉴》解析:选B我国的火药技术在唐末才开始用于军事,因此,火箭这一火药武器的出现不会早于唐朝,故B项正确。D项《资治通鉴》虽也有可能记载,但其撰写于北宋时期,时间晚于《唐史》不符合题干中“最早”的要求。7.(2012·金丽衢一模)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A.尚书省B.参知政事C.枢密院D.军机处解析:选C本题考查北宋中央政权机构,材料中负责筹划“王师北定”(即军队调动事务)的机构应是军事机构。根据所学知识,C项枢密院负责管理国家军务,符合题意。8.《东京梦华录》记载:“于高处砖砌望火楼,楼上有人卓望。下有官屋数间,屯驻军兵百余人,及有救火家事,谓如大小桶、洒子、麻搭、斧锯、梯子、火叉、大索、铁猫儿之类。每遇有遗火去处,则有马军奔报。军厢主马步军、殿前三衙、开封府各领军级扑灭,不劳百姓。”这反映出()A.东汉休养生息,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