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名称:《立体图形的拼组》科目:数学教学对象:二年级上册课时:一课时提供者:刘丽娟单位:西关街小学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案例名称:《立体图形的拼组》科目:数学教学对象:二年级上册课时:一课时提供者:刘丽娟单位:西关街小学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为全面准确地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体现现代教育的根本目标,教师除了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外还要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小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一定的好奇心。我就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如在教“统计——最喜爱吃的水果”一课时,我在组织学生对实际生活情况的调查与统计的过程中,用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不同颜色积木代替不同的水果,而一块积木代表同学们最喜欢的水果。在搭积木的实践活动中渗透统计的思想:积木要放在同一桌面才能看出谁搭得高,同样在统计中也要用横线表示相同的起点;谁搭的积木最高,表示喜欢那种水果的人数最多。正是在这样的活动中,把统计中深层次的数学思想生活化了。总之,教师要结合数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例子,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形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知识目标:通过拼搭操作活动,使学生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用数学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由于一年级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要抽象出直观的立体图形,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不容易。再加上一年级儿童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差。所以,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通过在平台上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以及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立体图形的拼组》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部分。本课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上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认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感知立体图形之间以及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教材例题是一个拼组活动,要求学生用立体图形的实物进行拼组,通过把一些大小相同的立体图形拼成一个更大的或其它的图形,如用2个正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3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不同的形状等等,教材考虑了学生的可操作性和普遍性,学生容易操作,容易理解,注重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但要使学生的思维再上一个层次,在脑海里建立表象,抽象出直观的立体图形,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难,但有了教学软件操作,就化难为易了,它将抽象与形象相结合,例如:8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通过拆分,拼组,将抽象的图形形象化,使学生初步体会立体图形间的关系,真正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教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但难的就是如何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数学思考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我确定了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应用图形的拼组,解决实际问题。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得快乐,体验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得关系。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