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题复习1.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意思是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故汤武不循(遵循)古而王,夏殷不易(改变)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摘自《史记。商君列传》1卫鞅是指谁?他变法的目的是什么?答:卫鞅指商鞅。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2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重要的是哪条?答:①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种。③推行县制。最重要的是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3变法有何历史作用?答:废除了旧制,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2.阅读材料:“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⑴材料中的“秦王“是谁?他“扫清六合、完成统一”是在哪一年?统一有何重大历史意义?答:①秦王指嬴政。②时间是公元前221年。③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长期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⑵为加强统治,秦王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上各采取了什么措施?答:①政治:建立中央集权制度。②经济文化: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驰道,统一车轨。③思想上:焚书坑儒。④军事上:修筑万里长城。3.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是暴君,你对这个问题怎样看待?你评价一下秦始皇。答: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又是历史上少有的暴君。他顺应历史潮流,结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从这一方面来说,秦始皇不愧为千古一帝。但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大兴土木、制定残酷的刑法,因此说他是暴君。总之,功大于过。4.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怎么出现的?①政治: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②思想: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③军事:展开三次对匈奴的战争。5..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请回答:(1)、材料中的“皇帝”指谁?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北魏孝文帝。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统治。(2)、除材料中内容外,他还有哪些汉化改革措施?答:改穿汉服;改用汉姓;同汉族通婚。(3)、这次改革后鲜卑族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请分别站在中华民族大立场上和鲜卑族拓跋部的立场上对这位皇帝的改革进行评价。答: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4)、通过这段历史的学习,对你有何启发和认识?答: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今天的中国要坚持改革的方针和政策。6.2011年6月15日至7月8日,西藏和平解放60年成就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展览以西藏和平解放60年为主线,分为“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大幅改善的人民生活”、“西藏的明天更加美好”四个部分展厅内,500余幅图片、图表以及丰富翔实的历史文献和实物、生动新颖的多媒体演示,向观众生动展示了西藏和平解放的重要历史进程和伟大历史意义,充分展现了西藏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和发展前景。(1)西藏什么时候和平解放的?西藏的祖先在唐朝时称什么?自古以来,汉藏两族有着友好交往的历史,请列举它与唐朝密切交往的三个事例。答:①1951年。②吐蕃。③事例: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嫁于松赞干布;唐中宗时,把金城公主嫁于尺带珠丹;821年,唐蕃会盟。(2)西藏什么时候正式归中央政府管辖?与哪一机构的设置有关?清朝时又设什么官员机构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它?(3分)答: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