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低碳生活每一天》第一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低碳生活每一天》,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的6个设计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想进行说明:一、说教材分析本课由两个板块组成——“地球发烧了”和“减少我们的碳排放”,一个板块教学一个课时。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地球发烧了”。“地球发烧了”这一板块旨在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和具体的数据中了解气候变暖带来的灾难以及气候变暖的原因,从而理解过低碳生活的重要,为下一课时教学服务。本课时教学逻辑设计:由近及远感受地球在“发烧”——从实例中了解地球“发烧”带来的危害——探究地球发烧的原因,此话题的教学重点要放在认知层面,落脚点是引导学生具体认识我们为什么要过低碳生活。二、说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听闻过“全球变暖”的说法,但对“全球变暖”的感受不深,对全球变暖的危害及形成的原因知之不详。三、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全面认识全球变暖对人类的危害。2.理解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过多,而非有温室气体。3.知道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教学重难点■&四、教学环节及设计意图活动一地球“发烧”了(课堂结造般I懿:噩韓錢攀朋活动四量体温探来源弄清温室气体的來源,反省自身行为m沁”了捺究地球"发烧”的危害活动三当法官朋事理感知全球气候变活动二看微课,知危害活动一地球发烧"了重点:让学生了解全球变暖的事实及其严重后果,进一步认识地球变暖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由此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意识。难点: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地球“发烧”了,让他们意识到全球气温持续上升带来的后果将不堪设想,调动学生行动的内驱力。1.出示图片周六,小明的妈妈坐在客厅里,“嘀——”一声,她的手机收到了一条信息,究竟是什么信息,我们来看看。这信息告诉我们什么?(天气热)我听到过小区里的老人抱怨天气比过去变热了?你听到过类似的抱怨吗?天气是否真的变热了。我们先来看看珠海市气象局的研究员对珠海的气温进行了几十年的跟踪研究(出示图)2.出示珠海市1962-2010年最高气温变化图3.观看腾讯视频:从1850到2020年的全球温度变化4.师:看完图和视频,想说点什么?板书:地球“发烧”了【设计意图】从小明妈妈收到“高温预警信息”说起,是因为很多城市当高温天气时,都会给市民发“高温预警信息”提醒市民做好防暑准备,学生容易产生共鸣。是不是天气比以前变热了,先谈老年人的抱怨,再看本地城市的最高气温变化图、全球变暖视频,从感受到科学数据,从一个局部到世界,对年纪尚小没有深刻体验的学生来说,比较有说服力,容易让他们认同。活动二看微课,知危害1.导入:小明是一个四年级的学生,对全球变暖问题,他这样说:全球变暖跟我没什么关系,天气热我穿少点衣服就好了。他的说法对吗?为什么?2.学生畅所欲言3.观看微课。4.根据讨论和观看微课获知的信息,从全球变暖的危害的角度批驳小明的错误言论。【设计意图】以批驳小明的错误言论为抓手,组织学生讨论、观看微课,任务驱动教学,学生学习兴趣会比较浓厚。活动三当法官,明事理1.提问:同学们,全球变暖的原因是什么?2.播放“温室气体”的哭诉。(根据教材第90页制作“温室气体的抗议音频”)3.做小法官,做判断:地球“发烧”,是否温室气体之过?4.小法官间进行辩论。5.老师小结辩论结果:适量的温室气体对地球有益处,而过多的温室气体超过平衡,会导致全球变暖。过多的温室气体是我们人类制造的。全球变暖最大的元凶不是“温室气体”,而是人类。【设计意图】“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过多,而非有温室气体”。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也容易混淆的地方。“真理越辩越明”,因此本环节设置了“法官断案”“法官辩论”活动,让学生在辩论中明白其中道理,突破难点。活动四量体温,探来源1.阅读第91页教材,探究“温室气体”的来源。师:凡事都有因果关系,这么多的“温室气体”也不是凭空产生的。到底是谁怎么样产生出这么多的“温室气体”?(出示地球温度计,温度计上有地球的正常温度)地球上升的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