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七年级语文下语文_口技_教案人教版VIP免费

七年级语文下语文_口技_教案人教版_第1页
1/2
七年级语文下语文_口技_教案人教版_第2页
2/2
口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和领悟中国民间艺术的精深奇妙。2.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理解课文大意。3.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背诵全文。4.掌握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及其表达作用。教学重难点:重点:积累文言词语,背诵全文。难点:学习文章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技法。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教学时间及地点:2009年4月8日(星期三)2011级一班教室授课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表演激趣,导入新课。教师引导: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中国一传统民间艺术“口技”。对于口技我们应该不陌生,在电视节目中我们看过《洛桑学艺》,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总能听到同学用嘴模拟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今天谁想来给我们表演一下你能用嘴模拟出什么声音呢?三百多年前,清代作家林嗣环也描绘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他笔下那位艺人又是如何呢?请大家打开书我们一起来欣赏。二、初读课文,认准字音。1、学生自由读: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并勾画出读不准的字词2、请学生板书找出的难读字词:师生共同认读并注音,再齐读,读准字音。3、师生配合读:老师范读第一、二段,学生齐读后半部分。注意认真听,听准读音和停顿并做上符号。4、选读:小组推选代表读,其他同学评议。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全班齐读课文,。2、小组合作。每一个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讨论难以理解的字、句,疏通文意,翻译整段文章。教师参与指导,然后全班交流。3.思考:这位口技艺人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文中的哪个字直接点明他的技艺高超?(善)作者围绕口技者的“善”主要讲述了他所表演的哪些故事情节?(梦中惊醒一渐入梦乡--火场救火)四、合作探究,研究欣赏1、思考:当我们看一场表演时,如何评价它是否精彩?教师在学生发言后引导明确:首先确定一场表演涉及的双方(表演者、观众);表演者:表演的内容,表演的道具;观众:看表演的反应。2.学生探究课文的相关内容,理解表演的精彩和作者的描写方法。表演内容:梦中惊醒、渐入梦乡、火场救火表演道具:一桌·一椅·一抚尺观众反应:伸颈、侧目、微笑、默叹、意少舒、稍稍正坐、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3.品味思考。(1)文中多次描写观众的反应,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侧面描写,烘托技艺高妙。)(2)开头结尾都写到了表演道具,这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不是。首尾呼应,强调道具简单,突出技艺高超。)五、学生再读课文,进一步深入的理解课文。六、迁移拓展,写作训练。作者生动逼真地将一位口技艺人的技艺之“善”描摹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我们也来模仿文章的写法,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刻画一个人物或描写一幕场景,不超过100字。(此环节视时间,如不够就作为课外作业。)板书:20、口技林嗣环梦中惊醒观众表演者善渐入梦乡道具(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火场救火欢迎各位教师光临指导!2009年4月6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七年级语文下语文_口技_教案人教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