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依依(1教时)目标预设1、借助工具书掌握本课生字词。2、流利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难点1、学习开头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1、汉语词典。预习导学1、了解作者及背景。2、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认真朗读课文并圈出自己认为重要的生字词。3、搜集整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如:作者简介、背景、《千家诗》、《南乡子》等)。4、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每个人都有金色的少年时代,那是一段充满幻想、渴求知识的美丽时光。每当回忆起来,心底总涌动着一股热流,依依之情萦绕胸怀。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于漪教师的金色年华,去探访一下这位金国著名特级教师的依依住事,看看从中受到哪些启迪。二、独立、合作研读课文1、小组交流各自通过查字典、词典掌握的字词的音和义,然后学生自由发言,提出有疑难的或需要重点注意字形、字音和词义字词,全班同学讨论解决。2、小组合作识记提出的词语,当堂掌握。3、学生朗读,(一人一小节接力朗读),读完全班评议。朗读要求:(1)、读准字音(2)、读得流畅(3)、读出感情4、了解课文内容(1)、请一位同学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写的是什么内容(作者对小时候几件事的回忆)(2)、怎么看出是对往事的回忆(第一节的内容)(3)、齐读第一段,感受一下开头的写作方法,并学习运用。文章开头,简述对往事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首句有“年华似流水”的比喻形象地描述了时光接连不断的特点。第二句一下子将思绪拉进过去的几十年,用鲜明的对比(“不少”“有的”与“几件”对比,“已经模糊”“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与“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形成强烈反差)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给青少年读者造成强烈的悬念。(4)、再次朗读第一节,学习这种写法。(5)、学习小组讨论文章写了几件往事,请概括出来,可用文章思考与调整中出现的词语来概括。三、小组合作制作《电视访谈节目》,熟悉课文内容创设情境:中央电视台《名人面对面》栏目要请同学们帮助制作一期电视访谈节目——“追忆金色年华”,本期邀请的嘉宾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要求:1、每个合作小组根据本组对课文最感兴趣的一件往事,选择一个角度制作这期节目。各合作小组推选代表充当于漪和主持人,其他同学帮助代表们准备发言稿,要以课文为主要依据,参考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揣摩人物情感,设计人物语言。2、加强组际交流,尽量不出现重复,几件往事的访谈最好能自然衔接;也可寻求组间合作,在访谈中穿插情景再现等等。3、主持人既要能和“于漪”交流,又要能和全班同学互动,串词既要与课文相关,又要能引人思考;“于漪”的回答既要和课文有关,又要符合人物身份,态度要自然,反应要灵活。四、各合作小组派代表展示本组节目,推选出最佳节目,讨论得失,提出修改意见。五、布置作业,当堂反馈。1、把课文引自《千家诗》的诗句按春夏秋冬四季归类。并在课外从古诗词中摘录这类佳句。绘春: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绘夏: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绘秋: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绘冬:梅雪争春未肯隆,骚人搁笔费评章。2、根据课文开头,仿写回忆性文章的开头。3、划出并摘录文中优美语句。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