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理解诗中表现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2.学习诵读诗歌,培养读诗兴趣。3.体会联想和想象的韵味,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教学重点:1.联想和想象的作用,联想力和想像力的训练。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教学过程:一、导入:夜晚,我们仰望天空,群星璀璨,那里,发生过多少美丽的故事,产生过多少神奇的传说,令人禁不住心驰神往。今天,我们跟随着著名诗人郭沫若先生一起步人《天上的街市》,感受诗人所追求的那份美丽,那份新奇。二、检查预习:三、听读,整体感知诗歌。我们先听朗读录音,边听边思考:整首诗的内容是什么?(明确:这首诗借牛郎织女的传说,通过联想和想象,描绘了美丽的天街景象。)四、诵读:1.学生先做片断朗读练习。鼓励第一个起来朗读的同学。我们认真听这位同学的朗读,给他打个分,再评价他的朗读哪些地方最好,哪些地方又需要改进。根据同学的朗读,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节奏、轻重音、感情方面来评价。2.根据评价,归纳朗读要点:(1)朗读时节奏不宜太强,声音不宜太大,速度不要太快,要轻松、柔和、舒缓。(2)要注意节奏的划分和重音的强调。节奏一般按语意段来划分,需要重点突出强调的地方,则读重音。3.教师示范朗读一二节,引导学生特别注意以上两点。4.学生根据刚才学会的方法,小组内相互讨论,给第三四节划分节奏、标明要重读的词语,并说说为什么要重读。5.交流后让学生明确,怎样划分,为何这样分。学会这种方法后,以后也会把这方法应用到其他的诗歌中:(“不甚”重读,强调天河的浅,“牛郎”、“织女”、“来往”、“闲游”、“灯笼”重读,突出他们的幸福生活,“流星”是作者想象的始发点,所以这些词语都要重读。)6.师生齐读。五、品读。(小组讨论、交流)1.诗人由远远的街灯联想到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街灯----明星,因为他们有相似点:星星点点,时隐时现)2.诗人看到明星景象时产生了哪些遐想?(明确:想象到中国古代神话中生活在天上的牛郎织女,想到天上的人们的生活。)3.诗人描写的牛郎织女的命运与牛郎织女的传说有何不同?所改故事之结局一定会实现吗?作者在诗中用哪些词向大家表明这一点?(明确:他们获得了自由,能够骑着牛儿,淌过不甚宽广的天河,时时来往,天天相见。白天,他们男耕女织,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夜幕降临,他们手提灯笼,闲游天街赏景购物,生活过得美满幸福。诗中的“定然”、“定”表现的明明是想像的内容,却用断定的语气加以肯定,表明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他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使读者受到感染和鼓舞。)诵读全诗,再现诗人联想、想象的过程。4.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先请课前查到课文写作背景的同学介绍作者,教师再作适当补充:小结: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再联系刚才的朗读注意事项,我们读这首诗时,要注意:(1)朗读时节奏不宜太强,声音不宜太大,速度不要太快,要轻松、柔和、舒缓。(2)要注意节奏的划分和重音的强调。(3)朗读时要读出这诗的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忧郁的韵味。5.带着这种感情尝试背诵课文。六、写法思考:1.明确联想与想象.2.课文中哪一节诗是联想,哪是想象?(明确:第一节诗联想诗人看到“远远的街灯”,星星点点,时隐时现,很像天上的星星,就自然而然地把街灯与明星联系起来。“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这就是联想,这种联想既描绘出迷人的夜景,又暗示出了对现实的不满,对光明的追求,把内容由人间转到天上,为下文展开想像打下了基础。其余是想象。诗人描绘天上街市的美丽,街市上陈列物品的珍奇和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走的幸福,都是诗人想像出来的。这种想像,又是以在人间看到的街灯、明星为基础的。人间天上,亦真亦幻,折射出作者美好的人生理想与追求,体现了诗作的浪漫主义风格。)七、拓展下面通过画面的创造性组合来进行想象和联想练习。请大家从下面6个词语中最少选3个词语,放飞你的想象,创造一个特定的意境,可以是神秘的,可以是愉悦的,可以是怀古的。大树李白青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