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第四十二中学七年级政治第四单元《描绘自强人生》教案新人教版描绘自强人生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培养自强的精神。2、以自强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克服依赖心理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强者。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培养自强精神的方法,提高自己的自强能力。2、提高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初步掌握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能够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知识目标:1、认识自强的表现、意义2、了解培养自强精神的途径和方法。教学内容分析“描绘自强人生”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二个项目内容。主要阐述了自强精神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明白要走自强之路,应从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超越自我、在生活中磨砺自己等方面去努力。在生活中,有些学生过于依赖父母、老师,当遇到失败、困难、疾病时,容易出现悲观失望、自暴自弃的消极情绪,不能勇敢地去面对。本课时旨在帮助学生明确自强的重要表现及意义,培养自强的精神。其中分析自强者的表现和自强不息的意义即“人生当自强”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应注重结合大量的历史典故、名人故事和学生自身实际来理解自强精神的意义。“走自强之路”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可通过列举优秀人物事迹,让学生与自己比较,寻找差距,弥补不足,从而走向自强。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围绕“养成自立自强的生活态度,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这一课标内容进行。共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人生当自强”,从自强精神对个人和国家、民族影响的角度阐释了自强的重要意义。教学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讲述。一是“自强者不怕困难,积极进取”。我采用了本校张瑾同学的事迹视频,引领学生思考:自强精神的表现以及自强精神对个人有何作用?目的是运用身边榜样的力量感染和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二是“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族精神”。这部分内容,凭学生的生活阅历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所以我设计了“学生讲故事”和“风雨历程”两个环节引发学生联想历史上那些自强不息的中国人,从他们身上感受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使其回顾中华民族几千年不屈不挠的奋斗历史,从中加以感悟第二个层次“走自强之路”,主要是介绍走上自强之路的方法和途径。讲了三个方面一是“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并坚持不懈地为之奋斗”。我从教材赵蕊蕊的事例入手并加以引申,设置活动——“畅谈目标”、“名言引路”等环节引导学生思考:正确的人生目标与自强的关系如何?二是“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我设计了“请你猜想”环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自主探究:要自强,为什么必须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三是“在磨砺中走向自强”。我引导学生阅读神童的事例,小组交流感想,自查等方式,领悟在磨砺中走向自强的道理。最后,我设置活动——学生设计座右铭,以便让他们时时刻刻用自己的名言激励自己。教学方法与策略自主感悟、交流分享、自我展示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搜集历史上自强不息的中国人的事迹。2、教师准备:(1)、搜集准备自强不息的音像资料。(2)、调查了解学生在自强方面的状况。(3)、制作课堂教学中所需的课件。教学过程环节一:情景导入,自主感悟课件展示一组男儿当自强的照片并播放歌曲《男儿当自强》:(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音乐情境,营造出温馨、和谐的氛围,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再以照片这种直观的形象,唤起学生对老师的美好回忆,从而引导学生进入本课时的学习)师:其实,不仅仅男儿要自强,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和老师都要自强。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历经苦难的见证者。依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始终顽强地屹立在世界东方。今天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感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共同描绘自强人生。(板书课题)环节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1、人生当自强教师投放“千手观音”邰丽华的事例:邰丽华2岁开始失聪,如果她就此消沉在孤寂的世界里,我们今天也就无法从《千手观音》中获取感动和震撼。然而,没有抱怨与哀伤,邰丽华身残志坚,自强不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笑对人生,用残缺创造出一种特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