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教学目标】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2.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义及用法,积累文言知识。3.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背诵全文。4.学习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及其表达作用。5.让学生从口技表演中感受和领悟中国民间艺术的精深奇妙。【教学重难点】重点:积累文言词语,背诵全文。难点:学习文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教学准备】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发现、整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可尝试做口技练习;教师准备录音材料、课件或小黑板。【设计思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培养语感。在读中悟,在读中感,以此为切入口,理解文意,从而提高自己的感知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古文的能力。【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师导入:口技是一种用口头摹拟表演的艺术,是一种传统技艺,就是用嘴学叫声,如虫鸟呜叫,火车进站等。口技是中国传统曲艺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悠久的历史。三百多年前,清代作家林嗣环也描绘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他笔下的那位艺人怎样?他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怎样的声音世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描述口技的文章。(板书课题。)二、诵读课文1.初读,教师安排学生课外预习。①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词的音、形、义。②反复阅读,根据文下注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要求:记住作者及作品。)2.课内朗读(出示课件1)①听读:听录音,注意停顿,画出生字词,查工具书解决。②自读: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要求准确、流利,把握断句。③选读:分组进行比赛,看哪组读得最好!(老师点评)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全班齐读(出示课件2)1.组内讨论难以理解的词、句,教师参与指导,然后全班交流,疏通文意。2.思考:口技艺人表演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由哪些语言来判断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教师点拨,帮助学生找出标志时间推移的副及不同阶段场景的内容,帮助学生讨论归纳)时间副词: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故事情节:梦中惊醒——渐入梦乡——火场百象。四、合作探究,研究欣赏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以下内容:(出示课件3)当我们看一场表演时,如何知道它非常精彩?教师在学生发言后引导明确:首先确定一场表演涉及的双方(表演者、观众);表演者:表演的内容,表演的道具;观众:看表演的反应。学生组内合作探究,教师归纳完成板书。五、结论:最精彩的表演﹦最复杂的内容﹢最简单的道具﹢最热烈的观众反应六、作业:1.熟读全文,了解语句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一【板书设计】口技林嗣环梦中惊醒:犬吠,欠伸,呓语……表演的内容渐入梦乡:声,妇拍儿渐止……(正面描写)火场百象:大呼,齐哭,百千大呼……一桌表演的道具一椅表演精彩一扇技艺高超一抚尺表演前:满座寂然,无敢哗者观众的反应梦中惊醒: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侧面烘托)渐入梦乡:意少舒,稍稍正坐火场百象: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