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懂得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2.了解中华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我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对推动人类进步和世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力目标:1.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受磨难而更加兴旺发达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巨大威力;2.结合不同历史时期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所作的独特贡献的史料,体会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创造的;3.从历史、军事、文学、科技等方面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力量,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二、教学重点、难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影响深刻。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导入:约5分钟提问,哪些算是中华文化?(二)、学生预习:约5分钟要求事先预习,在课堂上在用时阅读新授内容约5分钟。(三)、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约5分钟引导学生针对阅读的内容,进行发现问题,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问题不分大小,适时在黑板写出学生提出的问题。(三)、师生解答问题:约20分钟对课本活动内容的解答:活动1:提起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P66(答:中华书法、春节、儒家思想、孙子兵法、长城、甲骨文、唐诗宋词、京剧等等。)活动2:你认为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为什么你觉得他们最能代表中华文化?p67【答:(1)①思想家:孔子。整理《诗》《书》,编《春秋》;孟子《孟子》;老子《道德经》。②军事家:孙武《孙子兵法》;孙膑《孙膑兵法》;毛泽东《论持久战》等③文学家:曹雪芹《红楼梦》;鲁迅《狂人日记》;巴金《家》《春》《秋》等等。(2)因为,各方面杰出人物用自己的光辉成就共同装扮了中华文化的大花园,从不同方面在中华民族史册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活动3:课本68页活动内容,请同学分别就一句自己最喜欢的谚语或格言谈谈对我们为人处事有什么影响?吃一堑长一智;车到山前必有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答:教育我们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激发身处逆境中的人们的勇气与斗志,战胜困难,看到希望;让人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和人。)活动4:说说以下三个历史故事。这些故事所蕴含的传统美德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苏武牧羊;负荆请罪;徙木为信。(爱国:临大节而不辱,经磨难而不屈,坚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之心;贵和:敢于认错,不耻认错;诚信:讲诚信,取得别人的信任)活动5:找出右边的名言警句与左边的中华传统美德的对应关系并连线:追求精神境界和向往理想人格的崇高道德理想。-------志存高远以集体为本位,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捍卫道德尊严,“守死善道”的精神气节。---------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自强者胜君子强学而力行崇尚人伦和谐的道德传统。-------------理之用,和为贵注重道德内省和躬行践履的道德传统。----------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对要求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解答:1、如何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p66-68(1)、产生: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民族人民相互团结,相互学习,永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来的中华文化。(2)、构成:①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②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③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④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⑤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⑥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3)、发展: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4)、影响:①、文化的力量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②、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③、中华文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