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关爱一、设计思路本课内容主要是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将目光从社会组织的努力转移到普通人的具体行动上。通过了解社会成员帮助弱势群体的具体办法和事例,最后转向学生,将落脚点放在学生的实际行动上,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教师要准备大量的关于社会成员扶助、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的具体而典型的实例,并让学生在课前收集大量类似的感人实例,力图以真实而感人的事例感动学生,让学生从社会成员无私的奉献中,体会到帮助、关爱、尊重他人的意义,感受因付出而获得的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从而懂得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关爱,才能共同创造一个充满爱心、祥和的美好世界的道理。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社会成员帮助弱势群体的具体措施,懂得来自社会的支持与尊重对社会弱势群体的重要性。知道尊重弱势群体,维护其基本权益,对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能力目标:体验社会弱势群体的内心感受,并领悟尊重对他们的意义;懂得帮助、关爱、尊重他人,也能赢得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懂得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关爱,才能共同创造一个充满爱心、祥和的美好世界的道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鼓励同学们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关爱弱势群体的行动中来,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尊重弱势群体,践行平等的真谛,维护社会的正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帮助弱势群体的具体方法,知道应该怎样关爱、帮助他们。【教学难点】理解、尊重、关爱弱势群体,认识到“付出”与“收获”的关系,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学时学过的《浅水洼里的小鱼》那篇课文吗?大家看教材p66的故事,重温一下,然后思考以下问题:1、如果你是千百条小鱼中的一条,你想对小男孩说什么?2、你想对那名男子说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评价。师:其实,社会中处境不利的人,如同被海浪冲到岸上的小鱼,只要有人帮助,就可能获得生存的机会。也许我们的能力有限,但我们有无限的责任去关注。——我们的关爱【讲授新课】师:在我们学习“平等的真谛”时,就懂得了人生而平等,人人都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故事中的小鱼它们此时是弱势群体的代表,此时,它们最需要的是什么?生:帮助。师:对了,是需要帮助,而且是需要把它们扔回大海这样实实在在的帮助。这样它们才可能生存下去。这告诉我们了什么?生:社会上的弱势群体,首先需要来自社会的实际帮助。师:你们能举出一些你们所做所见或所听到的关于给予弱势群体实际帮助的事例吗?学生举例,教师点评。师:同学们,如果你遇到以下情景,你们会怎么做?请同学来表演一下。情景一:假如你们班来了位新同学,你知道他患有乙肝,老师安排他坐你旁边,他正向你走来……情景二:屠格涅夫和乞丐的故事教师评价学生的表演,并引导学生讨论“对待弱势群体我们最重要的应该是什么?”学生齐读教材p68方框内容。板书:(一)、弱势群体哪些方面关心帮助?1、首先需要的是来自社会的实际帮助;2、特别需要大家的支持和尊重。师:同学们,你在实际的生活中帮助过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吗?学生:做过。帮助过残疾人、老人和幼小的儿童、孕妇等。教师:你做过什么?学生:在公交车上让座,给迷路的小孩找到妈妈,扶盲人过马路等。教师:同学们真是太有爱心了!你能告诉我,在做完这些事之后,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学生:我感觉到很快乐、很高兴。教师:为什么?学生:我尽自己的所能帮助了别人,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的困难,他们对我表示感激时,我的心情也变得很好,同时,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我也感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教师:同学们真棒!古人云: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你在帮助别人时,也收获了内心的安宁与快乐,在关爱别人的同时,你也赢得了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不仅是一种付出,还是一种分享。师:对弱势群体权益的维护、人格尊严的尊重,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今天,我国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弱势群体得不到保障的社会,一个弱者受到歧视的社会不可能是一个协调发展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