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数学教案【篇一:培智数学教案】杭州市新苗学校(数学)教学设计(1)杭州市新苗学校(数学)教学设计(2)设计人:丁帆帆【篇二:培智三年级数学教案】第18课时6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页的例12,完成第27“”页的做一做和练习八的第1~3题。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们通过直观的实物图和乘法的含义,编出6的乘法口诀。2、在编口诀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们找出6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初步熟记6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正确求积。3、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类推能力,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乘法口诀。教学难点:用6的乘法口诀正确求积。教具、学具准备:例12的实物图,6根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下面应该学习几的乘法口诀了?引入新课,板书课题:6的乘法口诀。1、准备练习。6个6个地加,一直加到36。让学生口算,每次加6,把得数填在空格里。提问:12是几个6相加得来的?(2个6相加是12)3个6相加是多少?(18)5个6呢?(30)6个6呢?(36)2、教学例12。教师出示蝉图(图上共画6只蝉,第一次先露出1只,其它的蝉先用纸盖起来)。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1只蝉)(2)仔细数一数,一只蝉有几条腿?(1只蝉有6条腿)(3)1个6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图的下面板提问:(1)2只蝉共有多少条腿?怎样列式?(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6的乘法口诀前两句咱们已经编出来了,后面几句,同学们试着自己编好吗?教师陆续露出3只、4只、??、6只蝉,每增加1只,让学生试着把书上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填完全。订正后,教师把乘法算式和相应的乘法口诀板书出来,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每句乘法口诀表示什么意思。3、观察口诀,发现规律。提问:(1)6的乘法口诀有几句?(有6句)(2)怎样看出是6的乘法口诀?(每句口诀第二个字是六)(3)每句口诀第一个字表示什么?(几个6)(4)6的乘法口诀的得数,后一句与前一句有什么关系?(后一句比前一句多6)(5)如果你忘掉了其中的一句口诀,如四六(),你能不能用最快的方法想起它的得数?(小组讨论后再交流)先想前一句三六十八,18+6=24,四六二十四,或者先想后一句,五六三十,30-6=24,四六二十四。4、熟记口诀。(1)熟读口诀,自己试背口诀。(2)指名背,两人互相背。(3)师生对口令。三、巩固练习1、做教科书第27“”页上做一做中的练习。教师用小棒在磁性黑板上摆了一个六边形,要求学生也用小棒动手摆1个六边形。提问:(1)你摆的六边形用了几根小棒?(6根)摆3个,摆5个,摆6个呢?你为什么能很快说出它的得数?(用6的乘法口诀得出来的)2、做练习八的练习。第2题,让学生先算出得数,再让学生看一看每一栏的两个题目的联系。四、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是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比如说:2的乘法口诀就有两句,3的乘法口诀就有三句,依此类推,一直到9的乘法口诀,肯定就有九句。是几的乘法口诀,每相邻的两句乘法口诀的积就相差几。)第19课时6的乘法口诀(交换被乘数和乘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页的例13,完成练习八的第4~10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明白交换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2、使学生懂得能用一句乘法口诀计算两道乘法算式题。教学过程:一、新课1、教学例13。△△△△△△△△△△△△△△△△△△(1)启发学生看图想一想,每一横行是6个△,3横行就是3个6,写出算式6进一步向学生说明:每一句口诀都可以计算两道乘法式题。二、练习做练习八的练习。第4、7题,是几乘以6的练习题,同样要用6的乘法口诀计算。第5题,让学生背出6的乘法口诀。第6题,读一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第8、9题,两道题都是乘法应用题,已知条件的出现顺序不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乘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第10题,是加法应用题,让学生仔细审题,认真分析数量关系,正确选择解答方法。三、小结交换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一、复习有35棵杨树,20棵柳树。?(3)杨树和柳树一共有多少棵?二、新课1、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学过了乘法应用题和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