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1.《论语》长沮、桀溺章长沮、桀溺(1)耦而耕(2)。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3)焉。长沮曰:“夫执舆(4)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5)?且而与其从辟(6)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7)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8)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注释】(1)长沮、桀溺:两位隐士,真实姓名和身世不详。(2)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3)问津:津,渡口。寻问渡口。(4)执舆:即执辔。(5)之:与。(6)辟:同“避”。(7)耰:音yōu,用土覆盖种子。(8)怃然:怅然,失意。【译文】长沮、桀溺在一起耕种,孔子路过,让子路去寻问渡口在哪里。长沮问子路:“那个拿着缰绳的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长沮说:“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子路再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子路说:“是的。”桀溺说:“像洪水一般的坏东西到处都是,你们同谁去改变它呢?而且你与其跟着躲避人的人,为什么不跟着我们这些躲避社会的人呢?”说完,仍旧不停地做田里的农活。子路回来后把情况报告给孔子。孔子很失望地说:“人是不能与飞禽走兽合群共处的,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还与谁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2.浅谈意志力的培养为人父母者,谁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呢?又有哪个孩子不想成功?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愿的,古今中外,只要成就事业的人,都具有相同的品质─坚强的意志力。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行动,进而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活动。人的意志力是有差异的,意志坚强的人,可以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奋发图强,意志薄弱的人,往往碰到困难就畏缩不前,最后一事无成。相传,李白幼年时碰见一位老大娘在磨一根铁杆,说要把它磨成针,李白很受感动,于是改变了中途辍学的念头,并像这位老大娘要把铁杵磨成针那样地下苦功,终于成为著名诗人,被称为“诗仙”。这个故事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成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来源,它告诉我们: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恒心”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意志力。培养意志力,首先确定远大的志向。有了远大的志向,才会有正确的行动方向,在学习工作中才会有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向。第二,要培养积极,愉快的情绪情感。积极乐观的情绪能促进人的意志活动,增强人的体力、精力,激励人去克服困难。第三,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活动,培养自制力,约束自己的言行,努力克服妨碍实现预定目的的恐惧、懒惰、冲动等行为。第四,锻炼意志应从小事入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坚强的意志是在日常坚持不懈的锻炼中逐步培养起来的。高尔基说得好:“哪怕是对自己一点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坚强起来用心爱心专心115号编辑第五,锻炼意志应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的意志品质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养成的,须长期不懈的努力,尤其在遇到困难时,要之难而进,坚持到底,才能获得成功。(朱光潜)(出处呢?)3.我的老师朱光潜闲谈记事朱光潜老师84岁时曾说过:“我一直是写通俗文章和读者道家常谈心来的。”读过这位名教授百万言译著的人,无不感到他的文章,即便是阐述艰深费解的美学问题和哲学问题,也都是以极其晓畅通俗的笔调在和读者谈心。接触过他的人,也同样感到,在生活中,他十分喜爱和朋友、学生谈心。他的这种亲切随和的谈心,汩汩地流出了他露珠似的深邃的思想和为人为文的品格。可惜,他的这种闲谈,其中许多并未形诸文字,真是一种稍纵即逝的闲谈。50年代末,我在燕园生活了四五年,还没有机会与先生说过一句话,别说交谈、谈心了。50年代中期,北大一度学术空气活跃,记得当时全校开过两门热闹一时的擂台课,一门是《红楼梦》,吴组缃先生和何其芳先生分别讲授;另一门是《美学》,由朱光潜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