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经济成就1949----至今分期:新中国的建设分为以下几个时期1949年-----1952年巩固政权、恢复经济时期1953年------1956年向社会主义过过渡时期(一化三改造时期)1956年------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历史转折1978年--------至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一)1949年-----1952年巩固政权、恢复经济时期1、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2、巩固政权(新中国成立后党首要任务)巩固政权的措施:军事:解放全国领土;到1950年的和平解放,全国领土基本解放政治: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政治制度,筹备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运动经济:土地改革(1950—1952年)外交: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一边到)1950---1953年为新中国的建设营造和平的国际环境3、恢复经济(1)1949年建国初国民经济面临严峻形势表现在造成国民经济严峻的原因有(2)恢复经济的措施:土地改革(1950年—1952年)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这一措施使国家掌握了合理调整工商业稳定物价、统一财经恢复发展工农业生产意义:通过三年时间的恢复到1952年国民经济取得好转,为国家有计划的建设创造了条件。(二)1953年------1956年向社会主义过过渡(一化三改造时期)1、制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2、“一五计划”内容:一化三改造一化:时间内容;主要是指重点建设业,建立国家的工业化基础。实质:发展生产力成就:在部门成就尤其突出。在地区成就明显,如长春一汽等意义:我国开始改变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的基础.三改造:时间改造含义: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改成社会主义制。实质:改变生产资料。的变革。如何改造;对农业、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对本主义工商业走公私合营道路,采取政策(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改造意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消灭了阶级。问题:为什么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三)、1956年------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社会主义建设面临什么问题?正确的探索1、中共八大召开时间主要内容:A、在三大改造已经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不再是阶级斗争,而是B、提出总任务是C、经济建设的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会议评价;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成功的探索。正确探索2、理论探索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关系》,提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也标志着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开始形成一个初步的比较系统的思路。1957年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特点;提出了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在人民的日常政治生活中,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来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发展社会主义。用心爱心专心116号编辑练习:人们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为中国国内主要矛盾,开始于A、1949B、1956C、1966D、19783、探索中的失误产生错误的原因;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实质:探索中的失误A、1958年八大二次路线会议内容:提出了的总路线。评价:反映了广大人民要求改变的愿望,但是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片面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B、大跃进1958----1960年特征:追求建设的高速度,高指标。期间的一些宣传语:“工业生产以钢为刚,农业生产以粮为刚。”、放卫星、全民大炼钢“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超英赶美平常事”大跃进的影响:这种完全违反客观经济规律的盲目蛮干,不但会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而且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大跃进的教训:C、人民公社化运动特征:一大二公具体表现;土地公有,统一经营,集中劳动,按劳分配。期间的一些宣传语:“鼓足干劲加油干,放开肚皮吃饱饭。”对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农村生产力的水平,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经济性。不利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教训:生产关系不能生产力的水平。下列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