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二语文《文学形象的类型及示例》教案人教版凡是能够激发人们感性想象的语言表现都可以称之为形象。根据语言表现的形态及其激发想象的特点,可以把文学形象分为三类:语香、形象、意象。一、语象:由各种语言用法所创造的、非描摹性的、能引起读者具体感受和丰富联系的“语言形象”,有三种表现方式:1、比喻: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朱自清《荷塘夜色》)将叶子比喻为舞女的裙子,既可以让我们想象到叶子的形状,质感,也可以抽象的感受它的美。2、通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夜色》)清香本应从人的嗅觉的角度来写的,但在此处作者用渺茫的歌声来加以形容,准确传达出香味的清淡,飘渺,若有若无。3、形、声效果:全都乱了,全都忘了,全都顾不上了,除了权和钱,钱和权,夺,反夺,反反夺,反反反夺和最最最最最以外,谁能顾得上别的事情呢?(王蒙《杂色》)“全都乱了,全都忘了,全都顾不上了”以及“夺,反夺,反反夺,反反反夺和最最最最最以外”,句中的节奏不断加快,让读者感受到当时的场景的混乱急促,人心的慌乱。“除了权和钱,钱和权”,“钱”和“权”是叠韵词,两次反复使用,体现了金钱与权势的相互纠结以及其中的不可言说的微妙关系。二、形象:狭义的文学形象专指能够引发视觉联想和想象的描摹性形象。瞧它的这个样儿吧:灰中夹杂着白,甚至还有一点褐黑的杂色,无人修剪,因而过长而且蓬草般的杂乱的鬃毛。致的描绘出一匹普通的马的形象,画面感极强。三、意象:为表现思想感情所创造的形象,即表意之象。幽兰露,如啼眼。(李贺《苏小小墓》)此处的“兰”并不是实指,而是象征苏小小的冰清玉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以此称赞她品行高洁。郭晶丽2007213060《飘》形象:1、不过这张脸,连同那尖尖的下巴和四四方方的牙床骨,是很引人注意的。她那双淡绿色的眼睛纯净得不带一丝褐色,配上刚硬乌黑的睫毛和稍稍翘起的眼角,显得别具风韵。上头是两撇黑黑的浓眉斜竖在那里,给她木兰花一般的白皙皮肤划了一条十分惹眼的斜线。分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了思嘉那迷人的外貌,使人倾心。也为全篇绅士们围绕在思嘉身旁追求她做了铺垫。2、在新翻过的田地那边,太阳已经很低,河对岸高高的树林已经在幽暗的轮廓中渐渐模糊。家燕在场地上轻快地飞来飞去,小鸡。鸭子和火鸡有的蹒跚而行,有的昂首阔步,有的左顾右盼,都纷纷从田地里回家来了。分析:具体生动的描绘出农场傍晚的景象,安详而静谧。使人陶醉。意象3、《梦江南》纳兰容若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风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分析:表面是写景,傍晚女子久立门口,飞雪急下,飘到阁中。实际是以景写情,写女子的思恋之情。2007212941午夜康乃馨一、语象比喻性的语象“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荷塘月色》,朱自清赏析:将叶子比作是“舞女的裙”,取自于它们相似的外形特征。既写出了形态,又写出了荷叶的那种亭亭亭玉立的可人形象。将白花写作是“明珠”,“星星”,“出浴的美人”这些让人心怡的形象,透露出了作者对眼前这一切景物的无限喜爱之情。其颜色之纯白,让作者想到了明珠;在一片片”舞女的裙”中若隐若现,又像是天空中的星星;整个形象的清纯,作者无比的怜爱,于是又将它们比作是“刚出浴的美人”。“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荷塘月色》,朱自清赏析:不论是“在牛乳中洗过一样”,还是“像笼着轻纱的梦”,作者为我们所描绘出的都是一种朦胧美。物朦胧,心朦胧。看得太清,反而会有太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朦胧的,才是的真正美的。景物的描写,与作者的心情,心思息息相关。通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荷塘月色》赏析:清香本是嗅觉感知,作者却把它说成“歌声”,用听觉来写嗅觉。运用了通感的手法。适兴相携步晚凉,琳宫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