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火烧云教学课型:诵读课、想读课。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火烧云这一自然现象发生的整个过程。同时,要强调课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学习仔细观察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⒈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⒉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积累好词佳句。⒋学习仔细观察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⒌学习作者在观察中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大胆想象,培养学生展开丰富想象的能力。过程与方法⒈学生先自行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写作特点。⒉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生字词,梳理清文字,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课文。⒊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⒋按照一定的顺序分段,概括段意,全面把握课文。⒌学习仔细观察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⒈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及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兴趣。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仔细观察生活与大自然,从中发现和体会到更多美好的事物,培养其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难点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和朗读训练,使学生了解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学习作者的观察、写作方法和特色,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教学突破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写火烧云这一自然现象的发生过程,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1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课件;搜集云的图片和有关文字材料;火烧云的影像资料。学生准备预习课文。第二课时一、简单复习上课时内容,开启新知。⒈复习生字词。⒉请学生回顾上课时学习的内容,教师可提出问题,巩固学生已学过知识。⒊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从整体上感知和把握了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去看看萧红笔下的火烧云到底有哪些具体的特点。二、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把握文章重点,分析细节。⒈学生朗读是要进一步了解课文大意,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感知课文。⒉火烧云上来时是怎样的情景呢?(火烧云上来时霞光万丈,把地上的动物和人的身上多涂上一层金光,显得美丽。)⒊为什么不直接写火烧云,而要“节外生枝”地去写霞光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霞光可以体现火烧云上来的一个显著特点,为描写火烧云的美丽做好了铺垫。同时,它可以映衬出火烧云的特点,使人对火烧云到底是怎么样的充满想象,充满阅读的兴趣。)⒋课文是从哪两方面来写火烧云的变化的?重点写了火烧云的什么变化?哪些是火烧云的静态描写?哪些是火烧云的动态描写?体现了这样的特点?(色彩和形状,重点写了火烧云的形状。重点分析火烧云形状变化里的动态、静态描写,体会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作用。)⒌火烧云下去时又是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火烧云下去时天空变得恍恍惚惚,既像这个又像那个,什么也看不清了;表达了作者对火烧云这样的美景的喜爱之情,它的离去使得作者恋恋不舍。)三、抓住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⒈快速默读全文,思考:课文集中写了火烧云变化的哪两个方面?(课文集中写了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⒉指导阅读第1自然段。指名读,教师提问:⑴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夏天傍晚时的火烧云,由第1自然段的“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可以看出来)⑵课文哪里写了火烧云的变化多、变化快?是怎样写的?(读出颜色变化多、变化快的词语,知道2是通过傍晚阳光透过云层照到人或动物身上呈现出色彩来写的)⑶学生思考用一个词语来概括火烧云霞光的变化多、变化快,从而把握其特点。(五光十色、变化异常等,不强求一致,学生可各抒己见)⑷指导感情朗读,语气要轻快活泼。⒊指导自学交流第2—3自然段。⑴先读课文,再勾画重点词句,用一个词概括,最后朗读,进一步体会。学习时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解决重点、难点。⑵课文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