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根本知识第一页,共三十九页。主要内容医院感染概论1标准预防2手卫生3医疗废物的分类4职业暴露的预防及处理5第二页,共三十九页。医院感染概论〔一〕概念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院内感染而院外发病者;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爆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第三页,共三十九页。医院感染概论〔二〕类型1、外源性感染: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又称交叉感染或可预防性感染。外源性感染病原体来自患者体外。直接的临床行为设施、设备污染医护人员的手污染饮食和水污染预防措施:消毒、灭菌、隔离、屏障护理等。第四页,共三十九页。医院感染概论2、内源性感染:病人体内的正常菌通过移位或活动造成的感染。又称自身感染或难预防性感染。预防措施:防止扰乱破坏病人的正常防御机制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潜在病灶和带菌状态采取保护性隔离和选择性去污染措施第五页,共三十九页。医院感染概论〔三〕感染链1、感染源:指病原微生物自然生存、繁殖及排出的场所或宿主〔人或动物〕,是导致感染的来源。已感染的病人及病原携带者周围的病人病人家属及探视者医院工作人员病人自身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动物感染源老鼠、蟑螂医院环境设备、食品、垃圾消毒不彻底的医疗器械血液制品、药物第六页,共三十九页。医院感染概论2、传播途径:是指微生物从感染源传到易感宿主的途径和方式。内源性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移位外源性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直接和间接传播飞沫、飞沫核、菌尘所致空气传播水和食物传播注射、输液、输血传播生物媒介传播〔动物或昆虫携带菌传播〕第七页,共三十九页。医院感染概论3、易感人群:是指对感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的人。医院常见的易感人群有:严重慢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皮肤粘膜屏障作用损害;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接受介入性检查、器官移植的病人;休克、昏迷、术后病人以及老年人、婴幼儿、产妇。第八页,共三十九页。医院感染概论〔四〕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1、建立医院感染管理机构,加强三级监控。发现感染或流行爆发趋势24小时内逐级上报。2、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依法管理医院感染。3、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措施,阻断感染链:〔1〕控制感染源、阻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第九页,共三十九页。医院感染概论〔2〕用清洁、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技术;〔3〕合理使用抗生素,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4、加强有关知识的教育,自觉履行控制医院感染的职责。第十页,共三十九页。标准预防标准预防是指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管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预防措施。其根本特点为: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第十一页,共三十九页。标准预防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一〕一级预防: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那么,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严格执行洗手与手消毒制度。第十二页,共三十九页。标准预防3、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粘膜的防护。〔二〕二级预防:适用于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留观室、隔离区的医务人员。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那么,根据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并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第十三页,共三十九页。标准预防2、进入隔离区和专门病区的医护人员必须戴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防护服或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严格按照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粘膜和眼睛的卫生与保护。〔三〕三级防护: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