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的致病机制第一页,共二十一页。第二页,共二十一页。HIV的致病特点和机理HIV感染和致病的主要特点是能选择性地侵犯表达CD4分子的细胞,引起以CD4+细胞缺陷和功能障碍为中心的严重免疫缺陷。CD4+细胞主要是Th细胞,也包括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皮肤的朗格汉斯细胞及肠道粘膜的杯状、柱状上皮细胞等少量表达CD4分子的细胞。第三页,共二十一页。〔1〕CD4+细胞受损;〔2〕HIV干扰T细胞的抗原识别;〔3〕HIV诱导的自身免疫应答;〔4〕HIV超抗原成分的致病作用;〔5〕HIV的播散;〔6〕HIV的其它病理作用。HIV的主要致病机制:第四页,共二十一页。①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干扰细胞的正常代谢;第五页,共二十一页。②子代病毒出芽释放导致细胞被破坏;第六页,共二十一页。细胞融合被感染的CD4+细胞gp120阳性未感染的CD4+细胞gp120阴性③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其寿命明显缩短;gp120CD4第七页,共二十一页。④HIV诱导细胞凋亡;凋亡小体受染CD4+细胞第八页,共二十一页。细胞毒性T细胞⑤特异性细胞毒效应第九页,共二十一页。HIV干扰T细胞的抗原识别CD4与MHC-Ⅱ类分子的相互作用是T细胞识别抗原肽所必需的,HIVgp120与CD4分子的结合干扰了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使T细胞不能对HIV发生有效的免疫应答。第十页,共二十一页。HIV诱导的自身免疫应答HIVgp120和MHC-Ⅱ类分子均能与CD4分子的相同区域结合,提示这两种分子可能存在共同决定簇,因此针对HIVgp120的特异性抗体能与MHC-Ⅱ类分子发生交叉反响,破坏免疫活性细胞。第十一页,共二十一页。HIV超抗原成分的致病作用HIV基因编码产物有超抗原样作用,其致病机制为:①作为T细胞的强活化剂,过度激活T细胞,最终导致T细胞无能反响或细胞死亡;②激活多克隆B细胞,造成B细胞功能紊乱。第十二页,共二十一页。HIV的播散HIV在单核/巨噬细胞内低度增殖,并将病毒播散至其它组织。第十三页,共二十一页。HIV的其它病理作用HIV感染单核/巨噬细胞,可损伤其趋化、粘附、杀伤和抗原提呈能力;HIV可诱导巨噬细胞分泌大量IL-1和TNF-α,导致患者长期低热,并引起恶病质;受染的树突细胞抗原提呈功能下降并可将病毒传播给CD4+T细胞。第十四页,共二十一页。HIV引起以CD4+细胞缺陷和功能障碍为中心的严重免疫缺陷。〔1〕细胞免疫功能低下〔2〕体液免疫功能紊乱〔3〕侵犯多种组织器官第十五页,共二十一页。CD4+T细胞数量减少健康人外周血中CD4+T细胞数量为1000个/ml,晚期AIDS患者那么在100个/ml以下。当CD4+细胞下降到每毫升200个以下时,病毒的滴度迅速升高,机体的免疫应答出现崩溃。第十六页,共二十一页。迟发型变态反响减弱或消失;T细胞对有丝分裂原、特异性抗原、同种异体抗原的增殖反响低下;由T细胞或NK细胞引起的细胞毒性反响降低第十七页,共二十一页。循环免疫复合物体液免疫功能紊乱在疾病早期由于B细胞的多克隆性激活可出现高免疫球蛋白血症、多种自身抗体产生、CIC形成。随着病情的开展,抗体的产生能力下降。第十八页,共二十一页。通过感染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皮肤的朗格汉斯细胞及肠道粘膜的杯状、柱状上皮细胞等少量表达CD4分子的细胞,HIV被播散到全身,引起中枢神经系统、肺、肠及其它器官感染致病。侵犯多种组织器官第十九页,共二十一页。第二十页,共二十一页。内容总结HIV的致病机制。受染的树突细胞抗原提呈功能下降并可将病毒传播给CD4+T细胞。HIV引起以CD4+细胞缺陷和功能障碍为中心的严重免疫缺陷。健康人外周血中CD4+T细胞数量为1000个/ml,晚期AIDS患者那么在100个/ml以下。随着病情的开展,抗体的产生能力下降。Thankyou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