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重症病例(bìnglì)临床诊治要点北京地坛医院(yīyuàn)感染中心蒋荣猛Email:ww6424j@gmail.com第一页,共二十七页。关键词:神经(shénjīng)源性肺水肿•颅内压•交感神经兴奋•体循环血量多进入阻力更低的肺循环内•肺毛细血管及肺泡损伤,使其通透性增高,大量血浆蛋白(dànbái)外渗,加重肺水肿•治疗困难,病死率高(60%~100%)。第二页,共二十七页。内地临床(línchuánɡ)分期第1期(手足口出疹期)第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第3期(心肺(xīnfèi)功能衰竭前期)第4期(心肺功能衰竭期)第5期(恢复期)第三页,共二十七页。第1期(手足(shǒuzú)口出疹期)主要表现(biǎoxiàn)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斑丘疹、丘疹、小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绝大多数病例在此期痊愈第四页,共二十七页。第2期(神经系统(shénjīngxìtǒng)受累期)•少数病例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发生在病程1-5天内•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急性肢体无力、颈项强直等•脑脊液检查为无菌性脑膜炎改变•脑脊髓CT扫描可无阳性发现,MRI检查可见异常(yìcháng)•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重型,大多数病例可痊愈第五页,共二十七页。第3期(心肺(xīnfèi)功能衰竭前期)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表现为心率、呼吸增快,出冷汗、皮肤花纹、四肢发凉,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外周血白细胞(WBC)升高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及时发现上述表现并正确治疗(zhìliáo),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第六页,共二十七页。第4期(心肺功能(gōngnéng)衰竭期)•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年龄以0-3岁为主•心动过速(个别患儿心动过缓),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性液体,持续(chíxù)血压降低或休克•亦有以严重脑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肺水肿不明显,出现频繁抽搐、严重意识障碍及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等•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病死率较高第七页,共二十七页。第5期(恢复期)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对血管活性药物的依赖逐渐减少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和心肺功能(gōngnéng)逐渐恢复,少数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状第八页,共二十七页。第2期第3期第1期死亡(sǐwáng)痊愈(quányù)或后遗症手足口病的临床(línchuánɡ)进展及分期第4期痊愈痊愈痊愈第5期手足口出疹期神经系统受累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心肺功能衰竭期恢复期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危重型第九页,共二十七页。诊疗关键在于及时准确(zhǔnquè)地甄别确认第2期、第3期•2期是3、4期发生的基础,阻断2期向3期、3期向4期发展是救治成功的关键•从2期发展到3期一般需要1天左右,偶尔在2天或以上•从3期发展到4期有时(yǒushí)仅需数小时,这数小时也是救治的关键•不能及时发现2、3期,是目前我国重症手足口病的最大问题第十页,共二十七页。重症病例早期(zǎoqī)识别第十一页,共二十七页。•为每一位患儿“量身订制”监测表本病多见于小儿,多数无法准确主诉其症状,查体不配合,本病多见于小儿,多数无法准确主诉其症状,查体不配合,密切监测的意义尤其重大密切监测的意义尤其重大每位患者的病情不同,需要监测的指标及频率也各不相同,每位患者的病情不同,需要监测的指标及频率也各不相同,要为每一位患儿“量身订制”监测表要为每一位患儿“量身订制”监测表入院早期,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入院早期,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kěyǐ)(kěyǐ)88小时监测一次,小时监测一次,严重者可以每严重者可以每66小时、小时、44小时甚至小时甚至22小时监测一小时监测一次次确定患者病情稳定好转后停止监测确定患者病情稳定好转后停止监测密切(mìqiè)观察是及时发现重症的关键第十二页,共二十七页。重症病例早期(zǎoqī)识别第十三页,共二十七页。第十四页,共二十七页。治疗(zhìliáo)要点第十五页,共二十七页。一般(yībān)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hùlǐ);•药物及物理降温退热;•保持患儿安静;•惊厥病例使用地西泮、咪达唑仑、苯巴比妥等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