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怀远县唐店学校张娜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体验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引起的。2、领会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过程与方法1、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他们能初步学会有目的地观察。2、利用身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会描述实验现象,收集有效的信息并根据信息归纳科学规律。3、在学习过程中领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自然世界中声音的美妙和有趣,从而产生好奇心与求知欲。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主动与他人交流,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声音产生的原因。2、声音传播的条件。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2、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如何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何开发非智力因素,如何在八年级物理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世界,每天都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声现象,认识“声音是怎样产生与传播的”(板书课题)二、新课教学(一)声音的产生师:刚才同学们还在嘻戏玩耍,是什么让大家安静下来上课的?生:电铃声师:对,我们从电铃声中获得了上课的信息,那你们知道电铃声是怎样产生的吗?生:不知道。师:想知道吗?生:想。师:下面让我们通过几个活动体验一下声音的产生过程。请同学们试着让一下物体发出声音:纸张、直尺、自己通过体验,让同学们对声音的产生原因作出猜想。教师利用实验帮学生验证猜想。实验过程:用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乒乓球,通过观察乒乓球的状态有什么变化,总结结论。介绍一些小动物及乐器的发声情况。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读课本28页第三段,了解声音的记录。(二)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提出问题:声源发出的声音是怎样向远处传播的?学生分析实例:1、课堂上,学生可以听到老师的讲课声,同学之间可以交流讨论。2、登月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也无法直接交谈,而只能借助无线电波进行交流。再观看《真空不能传声》实验视频,总结结论: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老师用手轻轻地在黑板上滑动,请同学们仔细听,看能不能听到这个声音,再让两位同学到讲台上,把耳朵贴在黑板上听,进行对比,总结结论。学生体验:两位同学合作,一位同学轻敲课桌,另一位同学把耳朵贴在桌子上听。再次证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师: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中传播,那能不能在液体中传播呢?生:能。师:那就请同学们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一下。学生举例之后,教师演示实验:在水中敲击石块发出声音证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最后分析总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齐声朗读课本29页第二段,了解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思考:宇航员在太空远远地看到星体爆炸,感到其声震耳欲聋,真实吗?为什么?声音的传播速度由课本29页至30页小资料的内容解决一下问题:1、什么是声速?2、声速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为什么我们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能听到回声呢?听到回声的条件是什么?通过老师朗读课本30页第二段,找到答案。课堂练习在室内讲话比在旷野里更响亮,为什么?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一定有所收获,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收获?最后集体回顾本节所学内容四、布置作业1、阅读科学世界2、课本31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