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EST分析法的云南旅游产业发展驱动力研究摘要:云南正处于建设旅游强省的起步阶段。通过PEST分析法对云南旅游产业现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云南在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方面已经具备了跨越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在新一轮的产业竞争中,只要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主动迎合旅游产业经济发展规律,以集群发展、项目建设、产业融合、品牌建设、多元投资、市场开发、国际接轨、环境营造等作为驱动力,重点在产品转型升级、体制机制改革、特色品牌培育、行业秩序规范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形成要素聚集化、产品品牌化、产业融合化、服务国际化的现代旅游产业体系,就能把旅游业建设成为云南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关键词:PEST分析法;旅游产业;驱动力;云南省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3X(2014)05-0071-05PEST分析是指对影响一切行业和企业的各种宏观环境因素的分析。对宏观环境因素作分析,不同行业和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和经营需要,分析的具体内容会有差异,但一般都应对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和技术(Technological)这四大类影响企业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简单而言,称之为PEST分析法。旅游外部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旅游业能否持续、稳定的发展。旅游产业的发展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很大,不仅影响因素复杂,并且经常处于不稳定、不平衡状态。运用PEST分析方法不仅可以客观地分析、评价旅游产业的竞争态势和竞争优势,还能优化资金、资源以及人力配置等,避免无序竞争和不必要的重复建设与投资,并为旅游产业发展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一、云南旅游产业运行状况的PEST分析(一)政治(Political)以2009年国家发改委批准《云南省旅游产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契机,云南省着力加大旅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力度。大理苍洱、玉溪抚仙湖―星云湖、保山腾冲、昆明世博新区四个改革试点地区分别成立了以州市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协调机构,完成了试点总体规划编制。以总体规划为指导,4个试点地区累计完成投资150多亿元(其中,2012年度内完成投资53.1亿元),旅游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成效初显并呈现出强劲有力的势头,综合改革试点示范带动作用充分显现[1]。2013年3月,云南省旅游局正式更名为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继而,大理、普洱等州市陆续组建了具有综合协调职能的旅游行政管理机构,进一步强化了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协调职能和管理权限。同时,积极争取将云南旅游产业改革发展急需国家层面解决的对外开放、土地利用、项目审批等政策,纳入桥头堡部级联席会议协调范围,协调争取公安部批准全面恢复文山、红河两地,恢复西双版纳、德宏、保山三地边境旅游异地办证工作,放宽云南省入境旅游团队签证人数限制至2人及以上。继省政府组建省旅游投资公司后,省内有关州市已经组建了10多家以旅游开发为主的投资公司,部分旅游企业积极探索企业债券发行工作,抓紧发起成立产业投资基金,有序开展企业上市筹备,不断加强银旅合作,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着力构建多元化的旅游投融资渠道。尤其是2013年10月,云南省委、省政府再次做出了建设旅游强省、推动跨越发展的战略决策,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旅游强省的意见》,全力扶植和培育云南旅游产业的建设和发展,为旅游产业跨越发展创造了良好政策的环境。(二)经济(Economic)2006至2013年,全省接待国内外旅游者从79023万人次增长到24505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4998亿元增加到21112亿元,主要旅游经济指标翻两番以上,旅游总收入连续跃上两个台阶,接待海外旅游者和旅游外汇收入继续位居全国前10强和西部首位。2013年,旅游业增加值达65475亿元,占GDP的比重64%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3277元、1306元提高到2012年的21075元、5417元,有72万人直接从事旅游产品的生产与服务[2]。目前,全省共有2万余户旅游基本单位,形成了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在内的比较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特别是高品质旅游景区和高端旅游酒店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其中,5A级景区6家,与陕西省并列西部第一,五星级酒店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