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什么》第二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我是什么》第二课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教材:《我是什么》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一课。本文是一篇科普短文,内容贴近生活,语言生动形象,结构新颖。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并结合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呈现出的不同状态以及水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弊。文中始终不点明“我”就是水,而是通过水的形态变化和与人类关系的描写,让读者去猜,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全文共五段,重点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水的变化;水的形态;水给人类带来的利弊。二、说设计理念、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新课标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本课设计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让学生在快乐中朗读,在读中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依据此教学理念及对教材的理解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1.知道水的形态变化及其利与害,了解水还有哪些变化。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引导学生爱护水资源,保护水资源。教学重点:知道水的变化,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了解水的各种形态变化,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三、说教法、学法教法:这是一篇集科学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科学小短文。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了解相关科学常识。为了让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以及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课前精心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我采用如下教学方法:多种方式朗读感悟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鼓励赏识法、创设意境法。学法:低年级的学生对水有一定的认识、了解,但是用简短、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却有一定难度。我采用引导学生朗读感悟的学习方法,在读中悟义,读中悟理,读中悟情。四、说教学过程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一)游戏开课,激趣入文1.猜谜语(1)忽然不见忽然有,像虎像龙又像狗。太阳出来它不怕,大风一吹它就走。(云)(2)白色花无人栽,无根无枝又无叶。一夜北风遍地开,此花源自天上来。(雪花)2.检查词语:(二)学习课文1.探讨水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并朗读感悟小结:水娃娃在太阳的照射下变成汽,升到空中聚集在一起变成云娃娃,云娃娃遇到冷风又变成雨、变成雹子、变成雪降下来,钻到地里又变成了水,水娃娃就这样在大自然里循环着施展着自己的变身术。2.了解“水”平时所在的地方,并通过多形式的朗读,感受水的变化和气势。3.“水”的脾气让学生了解水的脾气是怎样的?(有时候我很温柔,有时候我很暴躁)并指导朗读。4.总结:让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一名节水小卫士!用自己那颗最真诚的心去保护水。(三)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直观、生动,能较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很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30我是什么变化所在地方节约用水脾气五、教学反思1.猜谜激趣整体感知为配合课文中“水”会变化的特点,突出这个“变”,我先让学生猜谜语,在两个谜语之后学生的紧张情绪得到一定的缓解,同时猜谜的兴趣被一度提高,老师这时顺势以“课文也是一个谜语,需要大家来猜一猜”这样的话语导入,学生读课文的兴趣明显提高了,激起了学生探求的欲望。2.以读为本激发兴趣,帮助理解课文。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教师在加强朗读训练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理解动作词“落、打、飘”。通过读、说、演、等各种形式,充分地理解句意、层意。通过教师范读,大大激发学生朗读兴趣。通过学生的自由读,教师指导,再由读得好的同学读给大家听,使整堂课声情并茂,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自己仿佛也成了千变万化的“水”:先乘着阳光在空中飘浮,连片成云;遇冷凝结,或为雨,或为雹,或为雪;落在地面,就在“家”(江河湖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