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科考核细则根据《小学音乐新大纲》的教学目标和《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小学音乐有四个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2、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意识,促进个性和谐发展。使学生具有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欣赏音乐的能力。3、学习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文化视野。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4、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启迪智慧,培养合作共处意识和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音乐组综合以上新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特制定音乐学科考核细则如下:一、课前准备1、备课。教师首先明确本科内容的教学目的,认真备课,结合学生和不同班级的不同特点,制定出具有实效、高效的教案;2、侯课。教师提前两分钟侯课,低年级学生可在教室外排队,听音乐做动作进教室,高年级可在教室里演唱歌曲,等候老师上课;3、备教具。教师提前准备好教学音响、教学磁带。4、备学生。教师在上课前可检查学生携带课本、铅笔、乐器等情况。二、课堂结构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包括唱歌,唱游,器乐,欣赏,识谱等,根据这些内容,小学音乐一般分为三个课型:新授课(包括歌曲教学、欣赏教学),综合课(包括复习、歌表演、聆听、乐器、读谱知识等)。(一)歌曲教学的基本模式组织教学:1、师生用音乐语言问好。2、复习歌曲。3、进行发声练习或节奏练习。新课教学:1、导入新课。(可用谈话导入、图画导入、故事导入、谜语导入,有条件还可用直观的多媒体导入等。)2、初听歌曲。(教师可设计1-2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聆听,以感受歌曲的内容、速度和情绪等。)3、哼唱歌曲。(可让学生跟着录音范唱轻声的哼唱歌曲,以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歌曲:1、提出难点、淡化难点。(如低年级可先解决歌曲中较难的节奏,高年级可解决二声部合唱。)2、模唱旋律。教师弹奏旋律,学生跟琴声用“啦”模唱,使学生自主学习歌谱,锻炼学生独立唱谱的能力。)3、连唱歌谱。学生老师随琴声将歌谱连起来唱,以增加对歌曲的整体印象。4、填唱歌词。教师弹琴,学生随琴声自主唱词。5、教师指导。教师纠正学生演唱不准确的地方。6、完整演唱。学生跟录音范唱完整演唱歌曲。7、歌曲处理。(如强弱、力度、情绪等)8、跟伴奏完整演唱歌曲。(以检验学生是否学会本歌)表演歌曲:1、小组合作自编表演唱。(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和创新能力,并树立学生友好合作的意识,体会合作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2、教师各组辅导。3、各组或小组代表展示歌表演4、自评、互评或师评。(使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睛来看待他人)德育渗透:1、课堂小结。2、进行德育教育,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欣赏教学基本模式组织教学:1、生用音乐语言问好。2、复习歌曲。3、进行发声练习或节奏练习。新课教学:1、导入新课。(可用谈话导入、图画导入、故事导入、谜语导入,有条件还可用直观的多媒体导入等。)2、介绍作者。(教师可介绍作者生平,创作的那些名曲,再介绍曲目的创作背景,使学生在聆听前,对开曲目有个大概了解。)3、初听。(初听前教师可以设计1-2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聆听,以培养学生倾听的好习惯。)4、复听。(根据曲目可完整听,也可分段听。)5、再听。(教师可让学生随音乐做动作,晃动、踏步等,用肢体来进一步感受美、体验美,从而创造美。)用打击乐器伴奏:1、教师预先准备好一些小型的打击乐器,让学生为乐曲伴奏。2、利用身旁的物体,如:课桌、文具盒、书本等,敲击出节奏为歌曲伴奏。3、也可让学生在课下,自制一些打击乐器,如:饮料瓶、易拉罐、饼干桶等,以开发学生的创编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德育渗透:1、课堂小结。2、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热爱大自然等德育教育,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综合课基本教学模式综合课的基本教学模式,综合了唱歌、欣赏、乐器、读谱知识、复等等内容,同上。三、课堂教学(一)对教师的要求:1、教师要提前侯课;2、教师无教案不得上课;3、教室上课不得随意出入教室,不能接打手机;4、教师上课衣着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