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寡人之于国也VIP免费

寡人之于国也_第1页
1/3
寡人之于国也_第2页
2/3
寡人之于国也_第3页
3/3
8寡人之于国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孟子及其思想。2、积累文言实词、虛词和文言固定句式、特殊句式的知识。3、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在本文中的具体内容。4、理解喻证法及其他写作特点,了解议论文的结构。5、背诵并默写全文。过程与方法:1、自主探究翻译课文,逐字落实,提出疑问。2、讨论交流解决译文时的疑难。论证方法的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悲悯情怀和万家忧乐在心头的博大胸怀。课时设计:3课时教学重点:2.3.4难点:4教学过程:第三课时教学要点:分析课文内容一、导语设计由当时社会背景导入二、自主探究:1、本文写了孟子与梁惠王二人的一次对话,围绕哪一个问题展开讨论?惠王:民不加多的疑问,自诩自矜立见。(为下文作铺垫)背景:战争频仍,劳役繁重,兵员缺乏,劳力不足,各国都在争夺人力。2、孟子是如何分析这个问题的?得出了什么结论?用了什么手法?见论辩技巧比喻论证“五十步笑百步”抓对方心理梁惠王移民移粟之举不过是五十步耳,与百步无异,比邻国好不了多少。以战喻结论: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暗示要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3、孟子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排比句4段:顺应农时,发展生产—王道之始(结论)排比句(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气势充沛5段:教养百姓,使民心归顺——王道之成(呼应上文)排比句(三种措施)与4段比,这三种措施更有主观能动性。安居以养民,申孝悌以教民4、6段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是什么(或课后一题问题二)对比:狗彘食人食统治者奢靡(社会不平等,反差巨大)涂有饿莩人民的悲惨统治者“不知检”“不知发”不顾人民死活,残忍不仁类比“是何异于——”归罪于年成,天灾,多么荒唐。残害人民的非荒年,而是虐政。(尽心吗?)从反面论证了行王道的必要。最后以“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回答惠王提问。指出行王道,施仁政,才能使百姓归顺。三、讨论交流这几个问题四、拓展延伸:1、孟子是一个怎样的人?2、课后三题3、写作特点:1)结构严谨(首尾呼应,环环相扣)2)比喻3)排比,气势充沛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问:民不加多(自诩自矜,为下文作铺垫)移民移粟尽心——百步而已孟子答:民不加多的原因比喻论证五十步笑百步(本质无差别)结论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使民加多的王道之始(农、渔、林)养生丧死无憾根本措施排比王道之成(安居、养民、教民)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对比狗彘食人食社会不平等不知检不知发尽心吗反面论证自主涂有饿莩主张的正确比喻刺人而杀之兵荒唐,可见虐政之深非我也,岁也结论行仁政,天下之民至照应开头,回答问题孟子:大胆直率、机智善辩,爱民重民,肩担天下的政治家。素材:责任善言机智悲悯情怀五、总结全文可以先问:1、尽心了吗?梁惠王与邻国之君有差别吗?(五十步百步而已)——好战,社会现实狗彘食人食社会不平等不知检不尽心涂有饿莩(对比)不知发2、“民不加多”这个问题如何解决?提出—分析—解决施仁政,斯天下之民至焉具体措施?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寡人之于国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