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角和钝角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锐角和钝角。教材简析:小学阶段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能够根据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利用直角判断一个角是哪种类型的角。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可以使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进行数学交流。另外,直角、锐角和钝角概念的掌握,可以为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奠定基础。教学目标:1、经历锐角和钝角的认识过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辨认锐角和钝角。2、通过操作,验证发现锐角、直角和钝角的内在联系,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加深对这种关系的理解,促进空间观念的建立。3、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积极的学习情感。教学重、难点: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正确区分锐角、钝角和直角的特征。设计思路:充分相信学生,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给学生预留充分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借助观察、操作、判断等学习方式,体验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小组合作交流,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活动角2.学具准备:7个大小不同的角、三角板、活动角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上个学期,我们学习过一个很重要的知识——角的初步认识。2.回顾角的特点。集体交流:关于角,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角的知识。(板书:角)二、探索新知。1、认识锐角、钝角。(1)感知角。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在这些角中,有你们认识的直角吗?哪些是直角?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刚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谁有办法?(用三角尺比)谁乐意到前面操作给同学看?学生动手量一量,师及时指导并强调: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帮助判断时顶点要重合,一条直角边重合,再看另一条直角边。(2)区分锐角和钝角余下的这些角,又是什么角呢?与直角比一比,看看会有什么发现。为方便大家测量,请拿出你的作业纸,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将这些角分一分。汇报结果: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板书:比直角小比直角大)小结:这些比直角小的角,我们把它们叫做锐角。(板书: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我们把它们叫钝角。(板书:钝角)(3)做角。A、能用你的学具做一个锐角吗?能再大一点吗?但必须是锐角。B、能用你的学具做一个钝角吗?能再小一点吗?但必须是钝角三、实践巩固。过渡语:刚才我们认识了锐角和钝角,但都是孤零零的认识了一个锐角和钝角,要把它放到一个图形里去,还能不能认识它?这可是个考验1、巩固角的概念(1)课件出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问:这是什么图形?它的角都是什么角?边指角边让学生说是什么角?过渡语:刚才我们在平面图形里找到了锐角和钝角,那么在漂亮的生活画里也能不能锐角和钝角呢?这又是个考验。(2)发现身边的角。A.课件出示:月牙、松树、房子组成的一幅画问:看到什么角了?课件:褪去图画颜色,再看。边指角边问:这是什么角?问:弯弯的月牙也有两个尖尖的部分,那是锐角吗?是钝角吗?那是什么角呢?为什么?B.字母里面也有角,课件出示:N。问:认识吗?发现了什么角?几个?课件依次出示:HA过渡语:我们这节课对于锐角和钝角是一步步加深认识,对于大家的考验也是一个接着一个。下面还有新的考验,能接受吗?C、课件出示:钟面问: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你能不能说说在几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成什么角?(整时)指名学生回答,用教具钟面展示。过渡语:老师又要考验大家,看着钟面说很容易,如果去掉钟面,你还能说吗?课件出示:4:0010:303:30(教具钟面随机演示)2、角的概念区分(1)判断题:A、有的锐角大一些,有的锐角小一些。B、有的直角大一些,有的直角小一些。C、有的钝角大一些,有的钝角小一些。D、任何一个钝角都比锐角大。(重点在于第4题,可适当渗透“推理”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