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随手摘下花一朵,我与娘子带发间。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自然经济?即自给自足的经济,其生产目的不是为了交换,而是为了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为满足生存而生产,不是为市场的需要而生产。——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材料1:战后短短几年,英国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占总值的70%以上,增加了4.5倍多。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不能出口。”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的涌入,造成农业手工业者破产2、“解体”的表现和原因?(结合材料和教材说明)——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材料2:《中国土特产产品出口统计表》时间茶叶生丝鸦片战争前5000(年平均值)5000(年平均值)1845年8010132201851年9919230401853年1012262896列强大量收购中国农副产品,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一方面瓦解着自然经济,另一方面客观上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倾销商品洋纱“纺”与“织”分离洋布“织”与“耕”分离破坏2、掠夺原料农产品商品化破坏“自给自足”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男耕女织”——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材料1:外国资本主义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另一方面,则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3、“解体”的影响?——毛泽东材料2: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清政府为了支付赔款,加紧搜刮人民,中国的小农经济逐渐破产,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生计陷入困境,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中国近代史》——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影响农民、手工业者破产,中国日益成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自然经济解体,为近代中国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劳动力、原料和商品市场)阵痛——洋务运动——洋务运动1、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为维护清朝统治,采用西方科学技术,创办近代工业的地主阶级“自救”运动。因处于同治光绪年间,所以又称为“同光新政”或“自强新政”。历史事件的定义应该包括的基本要素:——时间、主体、内容、性质太平天国?辛亥革命?新航路开辟?李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今日举朝二品以上之大员,五十岁以上之达官,无一人能及彼者,此则吾所敢断言也。——梁启超《李鸿章传》——洋务运动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梁启超材料1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麋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外患之乘,变幻如此,而我犹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概投之以古方,诚未见其效也。——李鸿章《筹议海防折》材料2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太平天国时期的农民起义军),可以勤远略(帮助皇帝消除外患)——曾国藩2、背景、目的——洋务运动背景:“内忧外患”的政治局面旗号:自强(前期)、求富(后期)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剿,勤)方式(手段):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洋务运动背景、旗号、目的、方式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设外国语言文字学馆于上海四年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十一年挑选学生赴美国肄业;设轮船招商局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派福建船政生出洋学习六年购铁甲船;设水师学堂于天津;设南北洋电报七年设开平矿务商局八年设织布局于上海十一年设武备学堂于天津十三年开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