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三国演义》寒假读书方案活动目的:1、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了解三国故事,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2、通过评析人物,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思辩能力,并学会全面认识人物。3、学会归类积累语言材料,丰富语言。活动准备:1、阅读《三国演义》和《亲近母语》实验课本中有关文章。2、收集《三国演义》故事演变而来的歇后语、成语。读书计划及具体实施要求:第一周:阅读《三国演义》第一回到第五回,分析作者是怎样安排刘备、曹操、孙坚、袁绍、吕布等主要人物的出场方式的。注意人物出场的形势、身份、外貌、语气和性格特点。第二周:读第五到第十回,用第一人称将吕布和貂蝉的故事改写成一篇白话小故事(可以选取其中一两个细节)。要求在大体尊重原著情节的基础上,大胆想象。第三周:在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1、读《演义》第十五到十九回,试揣测吕布被困下邳和被缚白门楼时的心理活动,要求结合吕布生平大胆想象,但必须言之成理。2、读《演义》二十五到二十八回,要求将关羽千里单骑的过程改写成一篇800字左右的白话故事,必须尊重原著,不得改变故事情节。注意详略。第四周:一、(必做):1.概述官渡之战情节。2.概述三顾茅庐情节。(各100—130字之间)二、选做一题:1、读《演义》第三十到第三十三回,结合袁绍的生平思考:袁绍可以算是英雄吗?有人说“袁绍的失败体现出了人性和历史的某种悲剧性冲突”,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说明理由。2、读《演义》三十五到三十八回,简要复述刘备三顾茅庐的过程和隆中对的具体内容,思考:孔明为何最终选择的是刘备而不是曹操,孙权或刘表?第五周:读《演义》四十到五十回,要求:1、简要复述赤壁之战全过程。(注意以下情节:长坂坡、舌战群儒、群英会、横槊赋诗、连环计、苦肉计、华容道)思考:孙刘联军为何能取得胜利?2、读《演义》八十二到八十四回,要求:简要复述夷陵之战的全过程。(100至130字)思考:夷陵之战刘备为什么会大败?评:学生在完成思考题时多为罗列原因,缺乏自己的感悟,如能从中找出观点(或话题),写出感受,更具写作意义。开学后开展的活动一:1、抢答激趣。⑴桃园三结义三兄弟是谁?⑵水镜先生所说的卧龙和凤雏分别指谁?⑶“宁教天下人负我,休教我负天下”是谁说的?⑷《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⑸“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叹?⑹闭月美女指《三国演义》中的谁?⑺《三国演义》中有哪“三绝”,分别指谁?⑻“死诸葛吓走生仲达”仲达是谁?⑼“三足鼎立”指哪几个国家三分天下?⑽诸葛亮病逝何地?二、走进“三国”㈠群英聚会。1、导入:读完《三国演义》,同学们一定有这么一个印象,小说结构宏大,情节曲折,人物众多,它描绘了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一个产生英雄的年代。今天,我们就来个群英聚会,说说你心目中的三国英雄是谁?用一两句话说出你敬佩他什么?2、学生汇报。敬佩的英雄各不相同,看来对人物的看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三国演义》人物众多,有1200多个,今天我们就重点谈谈大家非常熟悉的,也是同学们提到的最多的人物,让我们大家对他们有更多更深的了解。3、根据学生发言,进行分组。主要分为:曹操组、关羽组、诸葛亮组。4、展开陈述与辩论。学生自由发言争辩,教师略加点拨。陈述辩论要点:如:诸葛亮神机妙算挫群雄,鞠躬尽瘁为国家。智者一失用马谡,失守街亭成遗恨。曹操才高八斗诗篇传千古,能征善战英明后人赞,识才善用情义令人敬;自私多疑不容人,奸诈残暴人人骂。关羽义肝侠胆足见英雄气概,无所畏惧尽显虎将风采;义释曹操一念铸大错,高傲自大失足千古恨。……5、请学生再次谈谈对人物的看法。㈡计谋集锦。1、教师谈话:“三国”里最精彩的是战争,这些战争不仅斗勇,而且斗智,主要是智慧与计谋的较量。有人统计过,小说描写了四百多处计谋,可以说一部《三国演义》就是一部写计谋的书,说到“三国”必然要说计谋。2、学生讲述战争故事,并说出使用的计谋名称。如:孔明智激孙权、周瑜是激将计,其中反用了美人计;黄盖受刑是苦肉计,投靠曹操是诈降计等。㈢词语积累1、教师谈话:《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