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章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考试说明•1、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2、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般论述类文本命题特征•一、观点鲜明。•1、题目就是中心论点的简单概括(或论题)••2、开头第一段可能就提出中心论点。••3、结尾回扣中心论点。二、结构清晰。1、分论点置于段首或独立成段.2、分论点之间要注意过渡衔接.#5.幻灯片52、分论点之间要注意过渡衔接(1)阅读文本的选择:题材侧重艺术、科学、文化、现实。(2)阅读文本的篇幅:都是超过1000字的文本。(3)选择题的设置:部分设题是原文的相关内容的直接转换。部分选择题需要适度的迁移。解题指导通读全文,思考四个问题•⑴文本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就什么事情阐述•道理;•⑵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⑶本文依照怎样的顺序布局谋篇、组织文章,其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⑷行文中为突显立意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段和材料特别注意以下词语。(快速阅读,同时将所发现的一些带有修饰限制性的词语用铅笔圈出来。)1.年代时间(多次出现时间)、数据(多个数据)及其概语(如多数、少量、部分、凡、凡是、所有、都、全、仅仅、之一等表范围的词语)。2、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非常、总共等表程度的词语)。3、已然未然(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的等表时间的词语)或然必然(如果、也许、一定必然等表判断的词语)。4、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因为、因此、、、、、的原因是)、因而,由于,从而、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也、又、不再是、、、而是。。。不仅、、、、、、、还等。5、举例子(例如、如、人名)三、选择题干扰项设置方法•整体与部分(以偏概全)•已然与未然(混淆条件)•前期与后期(混淆时间)•主要和次要(主次颠倒)•选择与兼备(充分必要)•原因与结果(因果混乱)•言此与言彼(张冠李戴)•肯定与否定(歪曲事实)•有据与凭空(无中生有)•相似与相关(偷换概念)比对原文四、分析干扰方法1、部分与整体: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范围上设置干扰,故意将阅读材料中对部分事物情况的判断表述为对与其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所有事物情况的判断。(以偏概全)四、分析干扰方法2、已然与未然:“已然”是事物已经产生的情况,“未然”是事物即将出现的情况。命题者设计干扰项时,有时会故意将“即将出现的情况”表述成推断为“已经产生的情况”(混淆条件)四、分析干扰方法3、或然与必然:事物从发展的趋势来看,有两种情形:“或然”,“有可能而不一定发生”“必然”,即“事理上必定发生”。命题者常将“或然”的趋势表达成“必然”(混淆条件)四、分析干扰方法4、先期与后期:命题者在事物、现象产生、出现的时间上设置干扰,他们有时将先期表述为后期,有时将后期表述为先期,有时将先期或后期表述为“先期和后期”。(混淆时间)四、分析干扰方法5、主要和次要:命题者设置干扰项时,有时会将“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主次颠倒)四、分析干扰方法6、原因与结果: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因果关系上设置干扰,或将因果关系颠倒,强加因果关系。(因果混乱)四、分析干扰方法7、言此与言彼: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张冠李戴)四、分析干扰方法8、言多与言少: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数量上设置干扰,故意将阅读材料中的事物表述成多的事物,或将多的事物表述成少的事物。(歪曲事实)四、分析干扰方法9、客观与夸大:命题者设计选项时,不尊重阅读材料中事物的客观性,故意夸大或缩小事物实有的地位、能力、功能和效用。四、分析干扰方法10、有据与凭空:阅读材料中本无此意,而命题者却在设计的选项中故意凭空臆造出这种说法。(无中生有)五、解题步骤。第一步:读----读原文、读题干、读题支。披文入理,从作者的角度出发,才能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