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情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源泉,情感教育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当朋友,用自己的热情和真诚激发学生的情感,才能在教学中有更大的收获。关键词: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若想要学生收获一份感动,就要拿出行动帮助他们经历心灵的旅行,体验情感的升华让孩子在一些看似寻常的感动中丰富情感,提升认知超越自我。教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学生当朋友,通过兴趣、动机的激发,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特长;通过意志培养,使学生具备正视困难、不畏挫折、主动进取、自信自尊的性格品质.我曾经带过这样一个班的学生,两极分化及其严重,上课不知道听讲的大有人在,动来动去,叽叽喳喳,这个课堂就像一锅沸水,任凭我喊破嗓门,他们依然我行我素,无视于老师的存在。转化这个班的整体情况,我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和孩子们打成一片,课间跟他们一起聊天,讲故事,做游戏。这些活动,把孩子们紧紧地团结在了一起,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课堂纪律有所好转,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虽然他们的“力量”已经削弱了很多,可课堂纪律仍然达不到我想要的效果。那么,如何改变这个现状呢?我认为第一,感情是人与人沟通的纽带,必须以“爱”为前提尽可能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后进生的心理往往比成绩好的学生心理更复杂,更容易波动,这就需要我们细心地去观察,善于发现和分析学生的深层心理动态和想法,只有这样,我才能进入他们的思想世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比如上课时,当孩子控制不住自己去给别人说话或做小动作的时候,不去批评他们,而是用关爱的眼光关注着他,从而使他自觉的停止手中的动作或停止说话,注意力开始集中。做作业没有好的习惯,字迹潦草,乱涂乱抹,心不在焉时,去摸摸他们的头,温和的看着他们,轻声问:“这是你最漂亮的字吗?”“那你最漂亮的字是什么样子,能写一个给老师看看吗?”孩子得到老师的关注,字一下就变得特别的认真,这个时候我就及时给予表扬,让孩子体会到被肯定的喜悦。(当然,个别孩子这样的鼓励还不够,需要课余时间单独辅导沟通交流)孩子得到了表扬和鼓励,字就会更加整齐认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很多,并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敢于举手大声回答,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怯怯懦懦。用情感伴随理性,充分激活了学生的情绪,使孩子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课堂气氛也较前有了好转第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他们的习惯养成不仅影响小学阶段的学习成绩,而且影响以后乃至将来的一生,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每个孩子都是一个自由的个体,但每个孩子都有他自身的闪光点。后进的这些孩子大部分都比较自由散漫,家长陪同较少,没有好的学习习惯,经常不写作业和丢作业本是他们的家常便饭。有的甚至是故意不带作业。这个时候,要及时和家长沟通,了解孩子在家以及让家长知道孩子的在校情况,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点并鼓励赞美和表扬孩子,教会他们分辨是非。课堂上更是要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比如表扬说,潘星宇昨天作业字写得非常认真,唐伟伦今天读题的时候声音很响亮,宋玉琦回答问题思路特别清晰……满足孩子被关注﹑被赞扬被肯定的心理需求。这个时候你再去观察这些孩子他们脸上除了写着喜欢和愉悦,还充满了自信和对新知的渴求。课堂作业逐渐能够认真的完成了,而且家庭作业也基本上可以完成。当然,犯错误的时候也是常有的,毕竟是孩子,很多时候会管不住自己。当他们有时忘记写作业的时候或作业写的潦草的时候或做小动作和说话的时候,可以适当给予“惩罚”,就是让他利用课余时间把我认为有问题的题目给我讲一遍。因为他们不像那些优生,会把知识短时间内能吃得很透,因此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起来不是特别的清晰,会有一定的困难,这时给他们以适时的指导和鼓励。这样他们的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渐提高,对待作业的态度也慢慢有所重视。语言表达能力也越来越强,学习成绩明显进步了!第三,得以诚相待,让他们溶于这个集体。孩子们都很羡慕那些被老师总表扬的孩子,后进生和他们也走得比较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