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课题名称:比例的基本性质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2、发现并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3、学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二、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探索、研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三、教具准备:小黑板、文具等。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1)找找比比:(判断下面的比,哪些能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3:518:300.4:0.21.8:0.97:52:89:27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出判断过程。(2)谈话: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比例的有关知识。(板书过程:比例的基本性质)(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①谈话介绍“项”,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②板书:3:5=18:30(学生尝试起名。)指出:比例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完成板书:3:5=18:30内项外项③提问: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还能指出它的内项和外项吗?出示::学生讨论集体交流。④谈话:已经知道了比例各部分名称,接下来我们一起研究比例是否有它的规律和性质。(2)教学例4。①理解题意,信息探索。出示例4.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写出比例吗?②学生各自写出不同的比例。引导学生写出各不相同的比例,并指名板书,同时说出它们的内项和外项。引导思考:仔细观察写出的这些比例式,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性呢?③学生探索规律。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索规律。(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④写比例,验证规律。(学生自主验证,同桌交流。)⑤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小结: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练习: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项,a:b﹦c:d,那么这个规律可以表示成()。(3)思考分数形式的比例﹦。通过连线使学生明确:在这样的比例中,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表示为: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结果相等。(4)完成课本第44页的“试一试”。出示:“3.6:1.8和0.5:0.25”。让学生自己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如果能组成比例就写出这个比例式。五、恐固深化形成技能(1)完成“练一练”。学生尝试练习后交流讨论。(2)完成练习十的第1、2、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分组交流,再向全班汇报。五、全课总结: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3:5﹦18:30内项a:b﹦c:d外项ad﹦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