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更好的了解和教育好初二学生初二学生正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时期,也是一个最危险的时期,最容易发生剧烈变化,特别是两极分化的时期,此学段没有了初一的新奇,也没有初三的升学压力,很容易使家长、老师、学生掉以轻心,要想教育学生成才,先要使他们成人,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首先要了解初二学生的特点:一、初二学生的特点(1)初二学生处于身心急剧变化,充满多种矛盾的青少年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具有以下四个突出的特点:第一、过渡性。生理上由儿童向半成人过渡,身高和体重接近成年人,大脑发育基本成熟,心理上由半依赖向半独立过渡,在学生自己看来,自己已经长大了,内心里迫切要求摆脱成人的监护,希望独立,这就是学者们称之为“心理性断奶”,从认识上来看由表面看问题逐步向从本质上看问题转变,从依据别人的评价标准向有自己独立认识转变。但是他们缺乏经验,往往不能客观的看待社会、集体、他人和自己。看问题和处理问题往往带有片面性,表面性和偏激性,心理发展还缺乏稳定性,他们也曾考虑未来,但对大目标又觉茫然,有向上求好的愿望,但自律能力又较差,他们自尊心强,敢想敢干,但又不计后果,承受挫折能力差,这表现出不成熟性。第二、封闭性。初二学生内心世界逐渐复杂起来,不愿意轻易将内心活动表露出来,显示出封闭性的特点,一方面,由于他们的认知能力迅速发展,有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再是你说什么,他就认同什么,心里能容纳更多的东西了。另一方面,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上的一系列变化,必然引起情感的变化,而这些情感,一般不愿流露,意志力有所增强,他们习惯于有自己的观点,看法和秘密。第三、危险性。由于这一时期,生理和心理发生急骤变化,会带来许多的矛盾,心情极不平静,容易产生困扰,又觉得长大了,成熟了,闹独立,对一些必要的管束不满,有情绪,很容易做出不理智的举动,容易产生烦恼的情绪和反抗意识。因为他们对自己估计过高,而家长和老师则习惯把他们当作不懂事的儿童对待,要求他们听话和顺从,否则就压制甚至打骂,只会使学生们产生更加逆反的心理。第四、可塑性。虽然这一时期,学生容易产生烦燥的情绪,逆反怕心理,常常封闭自己,但他们毕竟处在迅速成长发展的时期,认知能力提高,判断能力增强,独立意识增强,敢说敢做,富于激情,精力充沛,只要我们善于倾听,多一些引导,拨开他们心中的迷雾,他们就能健康的、快速的茁壮成长。这当然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多用心,多付出,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也许我们的一份爱心,会缔造出更多的人才。(2)初二学生的这些特点,导致他们在学习上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两极分化形势加剧。学习目的明确,自律性强,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同学能稳步前进,另一部分学生学习不明确,自律能力差,基础差的同学,畏难情绪加剧,容易导致放弃追求上进。第二,学习激情下降,学习态度需端正。思维渐趋成熟,因此外因的作用收效较小,重要的是启发,开动孩子的内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达到“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从思想上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第三,应努力克服在学习过程中的抄袭现象。抄袭现象是求进步的大敌,它能消损学生的意志,滋长孩子的惰性,如此学习的大方向就容易发生偏离,这是很危险的,学生的自律能力毕竟有限,这就需要我们多督促,多指导,多教育。二、根据初二学生的特点,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1)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引导他们树目标,定方向。“为啥学”。这个问题不是所有学生都明白,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榜样作用,用身边的具体事例去说服学生,把他们的思想引导到求学上来只有考上大学,炼好真本领,才能在今后的岁月中,为国服务,为家服务,为己服务,才能更好的体现自身的价值,经常向学生讲述名人轶事,拿别人成功的事例来影响学生,根据他们的情况,让每一个同学,制定大目标,近期小规划,做到有目的的有计划有收获,每天进步一点点,不时的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觉得不奔头,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王碧蕾(2)和学生多沟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