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16.找骆驼VIP免费

16.找骆驼_第1页
1/5
16.找骆驼_第2页
2/5
16.找骆驼_第3页
3/5
16.找骆驼【教材分析】《找骆驼》这篇课文是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的一篇课文。故事改编自阿拉伯民间故事。人物有两个:商人和老人。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对观察到的现象的准确分析和判断,使商人终于找到了骆驼。课文以“找骆驼”为线索进行叙述,起因、经过、结果十分清楚。老人的观察、分析、判断,对人很有启发,令人拍案叫绝。【设计理念】这组课文围绕“观察中的发现”这一专题组合来编排。众所周知,观察中要有发现,极为重要的就是要善于提出问题。因此,构思这一课文的教学,从语言文字学习的角度着眼,需要加强引导学生学会提问能力的培养。我以课文前“学习提示”中体现阅读方法指导的两大问题──商人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以及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为主线展开学习。【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3、体会老人是如何认真观察、仔细分析的过程。培养认真观察、分析事物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教学难点】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谜语揭题,激发兴趣1、猜谜语:脊背突起像山峰,沙漠之舟能载重。风沙干旱都不怕,戈壁滩上逞英雄。(打一动物)。2、出示有关骆驼的资料,学生自由交流对骆驼的认识。3、板书课题。二、预习检查1.出示词语:驼着走失哄骗脚印究竟至于指点顺着商人详细着急果然牙齿印啃树叶有点破不紧不慢愤愤地说2.自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找骆驼》这个故事讲了商人(走失)一只骆驼,向一位老人(打听),经老人(指点),(找到)骆驼的事。三、合作探究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咱们看看学习提示教我们要读懂哪些问题?(读提示)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商人丢失的骆驼有什么特点?1.自由读1—9段,想一想,老人知道了骆驼的哪些特点。(用“——”画出来)2.交流板书:左脚有点跛左边驮蜜,右边驮米缺了一颗牙齿3.再读体会:商人在寻找骆驼的途中遇到老人,于是有了两人的对话。通过对话,你读出了什么?商人的情绪有什么变化吗?(着急--生气)4.从哪里可看出他心里着急?(找了很多地方、着急、赶)5.区分走失、丢失6.哪个词能体现商人生气呢?(忿忿)他为什么生气呀?7.难道在这个过程中商人的心情只有着急、生气?(高兴——对极了!)孩子们,你们真厉害,已经学会抓关键词品位语句了,真了不起!8、那你能读出商人的这些心情吗?自己试着读一读。谁愿意来读读?请你来。9、既然是对话,我们也来读读老人的话吧。出示老人的话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练习朗读,待会展示。生自由练习—指名。四、根据学习提示,细读老人的话,解决问题二过渡:我们知道骆驼有这些特征,那么,老人又是怎样知道走失的骆驼有这些特征的呢?一起来学习第10自然段。1、学生默读第10自然段,完成表格。刚才我看见了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我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样东西。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他缺了一颗牙齿。老人看到(观察发现)老人知道(推测判断)2、看来这是位怎样的老人?(细心观察、认真思考)3、你明白老人为什么对商人的骆驼知道的这么详细了吧!可商人还是不明白,我们来当当老人向商人说明白吧,你们愿意帮忙吗?(真是些乐于助人的孩子!)4、请你用上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出示句式)因为,所以。现在你就是老人,我们先来感受老人此时的语气?应是什么语气?(平和)5、通过哪个词知道老人此刻是平和的?(不紧不慢)6、什么叫不紧不慢?一般形容什么?(形容心情平静,行动从容)现在,不紧不慢形容老人。出示句子:老人不紧不慢地说。7、读读这句话,看看你能从中读出什么?(老人沉稳、胸有成竹)8、(真是位平和的老人。)谁还愿意来试试。请你来。(是位胸有成竹的老人)。过渡:孩子们,这有深有浅的脚印,星星点点的米、蜜和树叶上留下的齿印。...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