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艺术的特点教学目的: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绘画的种类、绘画艺术的特点、中西方绘画的区别,从而提高学生欣赏绘画作品的能力。重点:1、绘画作品的艺术特点2、中西方绘画作品的区别难点:中西方绘画作品的区别教学内容:【组织教学】组织纪律,稳定情绪。【引入新课】在通常情况下,我们一提到美术,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画画,这也是人们通常对美术的理解,虽然这样的理解太狭隘,太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绘画做为一种艺术形式在整个美术领域里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从今天开始,大家将一起在绘画艺术的海洋里面去感受和体味它给我们带来的独特的艺术享受。【讲授新课】一、什么是绘画?绘画:是运用点、线、色彩、明暗、透视、构图等艺术手段,在平面上创造图象,反映现实和表达审美感受、思想情感的艺术。强调:在平面上创造图象,作品形态是平面的,是绘画作品区别与其它艺术门类的根本区别。如:工艺美术,虽然也有平面的作品,但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用而不同于绘画的创作目的;摄影艺术作品虽然也是平面形态的,但它是运用机械的技术性和暗室加工完成的记实性图象,而与画家自主表达审美感受、思想感情的绘画有着本质的区别。二、绘画的分类:1、按使用的工具和材料的不同分类:<主要>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素描、丙烯画、镶嵌画、磨漆画、拼贴画等。2、按描绘的对象的不同分类:人物画(宗教画、历史画、军事画、肖像画、风俗画、人体画等)、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等,中国画则习惯按传统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3、按照绘画的形式和功用的不同分类:壁画、单幅画、组画、连环画、年画、漫画、宣传画等。三、绘画作品的艺术特点1、在二维空间上创造三维空间现实世界是一个运动着的三维空间,绘画如何能在二维空间既平面上,将现实的世界的物象的立体性、物象的空间关系表现出来,并给人以真实感受呢?这主要靠人对物体距离的知觉线索和知觉经验来创造图像和构成画面。物体立体感的创造,主要利用物象形体结构和明暗变化(三大面五大调)表现物体的凹凸,造成有距离的立体幻象。表现物体间的距离和深远空间,主要利用以下五个因素:*物象的大小*遮挡关系*透视变化规律*色彩变化(空间透视现象)明度——近处明度对比强,远处明度对比弱,色相——近处色相纯,远处物体的色相向冷色变化,倾向蓝灰色,色度——随着物体渐远,色彩的明度、纯度逐渐降低,近处色彩纯度对比强,远处色彩纯度对比弱,色彩逐渐趋同。*<思考>请同学们分析《拾穗》中,运用了哪些空间处理方法?2、再现性绘画描绘的精确性与表现性绘画展现主观世界的多方面性绘画善于描绘,在照相术发明之前,绘画是唯一能在平面上再现形态的手段,这也就决定了再现性绘画描绘的精确性,可以达到乱真的地步。随着历史的进程,在我国的宋代和欧洲的18世纪,一些画家就提出了对绘画艺术新的理解。他们主张强调主观、个性、情感等自我再现和个人的审美理想的表达,开始不受传统约束和带有较在随意性地探索着表现主观世界。这也就出现了中国画中的写意画(如P56《鹌鹑图》“白眼向人”《兰竹图》)和西方绘画的诸派(印象派、立体派等《呐喊》《格尔尼卡》《内战的预感》)3、不同画种的艺术美不同画种,由于工具材料、制作方法、艺术技巧等的独特性,各自形成了不同的艺术趣味和形式美感。如:中国画讲究诗书画印相结合,讲究笔墨气韵骨法,油画,版画、等不同的艺术美感。4、构图是绘画的基础构图斩成功与否,对作者来说,关系到能否表达构思和构成形式美感;对观赏者来说,能否受到绘画的感染和打动,也首先来看构图的形式和总体形象。把握、分析构图的能力,是体现鉴赏水平的重要方面。从欣赏角度应从四个方面理解和分析构图:*宾主关系明确,位置安排得当。绘画作品上艺术形象的主次,误谓之宾主。画面应围绕主要形象形成构图中心,以使表现内容明确,令人一目了然。如在人物画中,以人物为主,肖像画中,以五官为主。*构图结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构图结构形式,一是指画幅形状,二是指画中形象组织布局的形式。*色彩与表现内容的统一。作为传递感情的手段,色彩往往胜于形状。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