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第七中学YulinNo.7MiddleSchoolofShaanxi“123”教学模式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No.25课题:《杜甫诗三首》课型:讲读课班级:小组:姓名:设计人:刘利平马占成李萍审核人:日期:【学习目标】1、总体感知诗歌内容,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诗篇。2、大致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分析他的诗歌的风格变化的原因。【学习重难点】1、了解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风格变化。2、揣摩品味一些精妙的或广为流传的名句,培养初步的鉴赏分析能力。【学习流程】1、资料积累——走近杜甫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现在我们要集中学习的是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首诗歌,从中可我们以看出作者思想的发展变化和当时的社会状态。请利用课余时间完成:(1)归纳整理关于杜甫生平思想的有关材料。(2)了解三首诗相关背景资料,特别要了解《石壕吏》展现的是怎样的一场战争?回顾学过的历史,结合课文下面注释,了解这场战争并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看法。(3)杜甫“三吏”指:_《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别”指:_《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________________2、整体感知(1)《望岳》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泰山地域之广阔(齐鲁青未了),景色之秀美(造化钟神秀),山势之高峻(阴阳割昏晓;会当凌色顶,一贤众山小)。(2)《石壕吏》诗中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__三男邺城戍_____________;描写战争之惨烈的诗句是__二男新战死_____________;说明老妇已被官吏捉走的诗句是___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3、阅读赏析赏析《望岳》与《春望》。(1)两诗中最让你感到心胸激荡的各是哪两句?说说偏爱这两句的理由。①“阴阳割昏晓”中“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写出了他心底的愿望: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含义: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极富哲理性。《春望》(略)(2)合作探究:①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笃行尚礼博识励志学习研讨预习导学陕西省榆林市第七中学YulinNo.7MiddleSchoolofShaanxi“123”教学模式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No.25A《望岳》全诗可分为两大层,都是切着“望”字。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后两联,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春望》本诗前四句写春城破败的景象,包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表达了诗人深沉含蓄的感情:忧国伤时、念家悲己。②《春望》与《望岳》比较,诗歌风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B《望岳》叙写少年志,《春望》抒尽家国愁诗风转变:激昂豪迈——沉痛忧伤(转变原因:《望岳》写于开元盛世,是他的早期作品,赞美泰山,表露诗人远大抱负的;《春望》写于安史之乱时期传达了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感情深沉含蓄。)4、合作探究:阅读赏析《石壕吏》(1)老妇人对战争的态度怎样?(1)她对战争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有怨有恨,具体表现: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妇啼一何苦;另一方面,又积极支援这场平叛战争,具体表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2)石壕村这户人家,留下的老翁、儿媳、幼孙三人以及被捉的老妪的命运将会是怎样呢?5、有人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