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P91-P93。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对分数有初步的认识,培养互助、合作的意识。2.在想一想、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3.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4.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讲述: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看来同学们都有分东西的经历,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帮我分分东西。请看大屏幕。1.(课件出示6个苹果和3个盘子)从屏幕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难能解答?你是怎样分的?我们把这种称为什么分法?2.(课件出示4个苹果和2个盘子)师:4个苹果平均分装在2个盘子里,每盘装几个?用击掌的方法告诉老师好不好?师:预备——开始生:(拍手击掌)3.(出示1个苹果和2个盘子)师:把1个苹果平均装在2个盘子里,每盘装几个?师:预备——开始(教师应观察学生的表情,灵活处理)师:怎么不拍了?生1:半个。师:用我们以前学的数能表示吗?生2:不能。师:那么,用一个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分数。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一)认识二分之一()1.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电脑博士是怎样分的?(平均分)。师: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了——(生:2份)师:这样的一分也就是——(生:一半),这样的一半怎样表示呢?(生:)师:两个半块苹果,哪一半是,是谁的?师:是什么意思?(指名说)师:想一想,还有什么可以用表示?(教师强调:只有平均分,每份才是它的二分之一。)2.大家弄清了“”的意义,怎样写?怎么读呢?教师边示范边解读:“——”表示平均分,叫分数线,“2”表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表示总份数,叫分母,“1”表示任取其中的1份叫分子,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3.动手操作。(1)从小组组长那儿领取不同的图形,试着折出它的,并用斜线画出来。(2)小组交流讨论:拿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得到这个图形的的?哪部分是这个图形的?(3)汇报成果。(4)你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二)发现分数刚才,小精灵悄悄的给我提了一个建议,让我们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能利用手中的材料,发现一个新的分数。(把学生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并让学生把发现的分数写下来)(1)展示作品。(2)交流成果:这个分数,你是怎么发现的?(与众不同的折法,教师不仅要给予鼓励,还可以用学生的名字命名为“XX折法”。)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分数,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任取其中的1份,就是几分之一。三.巩固练习,拓展深化。1.P93做一做:(1)填一填。(2)组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2.P962:(1)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涂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对吗?为什么?(2)你在操作过程中想到了什么?3.拓展与延伸:我们今天认识了这么多的分数,其实,只要你留心,生活中处处有分数。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好吗?四.总结反思,评价体验。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课后反思]一.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教学,我是本着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思想,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出发点,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主导思想进行设计的。在引入新课时,通过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分苹果”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在新课学习完后,又鼓励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分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学会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二.小组合作,交流思考。本节课中,我注意激励学生动手思考,把思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相结合,手脑并用,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取新知。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