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世说新语>二则》教案第1课时课程标准:1、朗读课文,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2、理解课文,归纳中心。3、积累文言词语,翻译课文。学习过程:导入新课:“诚信”是做人的准则,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崇尚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干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许多多诚信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撷取其中的两朵小浪花,伴随着古人的足迹,去寻访诚信的真谛吧!预习导学:1、关于作者:作者刘义庆,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武帝刘裕的宗亲,袭封临川王,曾主管京城地方事务,任荆州刺史等职,有政绩。为人简素,爱好文学。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2、关于作品:《世说新语》是刘义庆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全文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36个门类。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3、解决重点字词:期:约定日中:正午去:离开不:通“否”委:丢下,抛弃引:牵引,拉顾:回头看达标启学:(一)指导学生了解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方法1、引语:你们觉得文言文要怎样学?2、学生交流,归纳。3、文言文三步习读法。(1)认读:辨读字词,朗读课文。(2)品读:理解文意,推究主旨。(3)创读:审美评价,延伸创造(探究寓意)。(二)学习《期行》1、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修正,齐读课文。2、品读。(1)疏通文意。学生借助注释理解文章大意。重点词语教师予以点拨。(2)通过讨论,理清故事情节。(3)同桌互述故事,推荐优秀者上讲台表演。(要求表演的学生注意语气、神态,力求绘声绘色,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后认真点评)(4)探究主旨:《期行》让人明白一个怎样的道理?(要点提示:告诉人们诚信是立世之本,要人们做一个守信的人)反馈评学:(1)齐读课文(要求有感情地朗读)。按要求默写《期行》中交代对话背景的句子是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交代客人发怒的原因的句子是待君久不至,乃去。陈元方指出父亲友人的两点错误是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理。(2)《期行》这篇文言小说短小精悍,全文不足150字,但故事情节完整,人物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你能否就文中一两个人物的言行,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自由探究,可能大多数学生会赞赏元方的做法,斥责“友人”的无礼。如果学生说陈太丘、元方也有做得不妥的地方,或者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反思:课题:《<世说新语>二则》教案第2课时预习导学:第一次自学展示内容:生字词,课文。方法: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把握节奏。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课文。注字音,读课文:(1)字音:华歆xīn辄zhé邪yé(2)王/欲舍/所携人宁/可/以急相弃邪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第二次自学展示内容:课文翻译方法: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自己翻译课文,难点可小组讨论。2结合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要求:4分钟后学生接力,译讲课文。(注意:学生接力,一句一句翻译,有错即停,其他同学纠正)重点词句:有一人欲依附: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同行。依附:搭船同行(今义为依托)幸尚宽,何为不可?: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幸:幸而,恰巧。可:肯,同意(今义为可以)后贼追至: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贼:作乱的人(今义为偷东西的人)正为此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罢了。耳:语气助词,罢了(今义为耳朵)第三次自学展示内容:故事的内容,文章的主旨。方法:1用圈点勾画标出文章要点。2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故事给人的启示。达标启学思考下列问题:1、《乘船》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你觉得华、王二人孰优孰劣,两人做法有什么不同?你有何看法?3、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人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学生分组交流讨论,5分钟后请同学回答。反馈评学1.《世说新语》是古代笔记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作者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