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走进作者•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她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作品有:处女作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她不仅是一位大名鼎鼎的作家,还是一位独具慧眼的编辑家,魄力非凡的出版人24/12/20背景介绍•本文节选自《城南旧事》。•《城南旧事》是一部短篇小说集。写的是20年代末北京城南的事情。作家林海音虽然祖籍台湾,但北京却留下了她童年、少年、青年的足迹,所以作者说:“北京是我的第二故乡。”作品《城南旧事》是她美好回忆的结晶,内容中处处流露出作者在北京生活的影子。24/12/20资料补充《城南旧事》简介•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24/12/20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她的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24/12/20•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会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24/12/2024/12/20字词积累1.注音衣襟掸子徘徊肿胀栅栏骊歌叮嘱恐惧花圃玉簪花茉莉蒲公英咻咻屉(jīn)(dǎn)(huái)(zhàng)(zhà)(lí)(zhǔ)(jù)(pǔ)(zān)(mó)(lì)(pú)(xiū)(tì)24/12/202.释词:(1)谢词(2)叮嘱(3)徘徊(4)骊歌:在仪式上所说的表示感谢的话。也作谢辞。:再三嘱咐。: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比喻犹豫不决或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告别的歌。24/12/20整体感知整体感知1.诵读课文,给全文划分段落层次,并归纳段落大意。一:(1-12),写“我”由衣襟上的夹竹桃想起病床上的爸爸和他对“我”的嘱托。二:(13-30),回忆六年前的一个下雨天:爸爸逼“我”上学的往事,表现了父女情深。•三:(31-34),想到爸爸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又忆起他爱花养花的情形。•四:(35-37),叙述毕业典礼上的情景。24/12/20•五:(38-53),回忆爸爸要“我”到银行汇款的闯练经过。•六:(54-58),写毕业典礼后,“我”急忙赶回家,听到爸爸去世的噩耗,一下子成熟起来。2.本文记叙的顺序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插叙。•作用:使文章的内容显得丰富而不繁杂,使文章的事件交错而不散乱。•由此可知,插叙的方法最适于回忆性文章的写作。24/12/203.分析本文的叙事线索,指出主线和副线,并说出这样划分的道理。•“回忆”是主线•“毕业典礼”是副线。•写毕业典礼是为了引出回忆,文章是通过“回忆”表现的主题。24/12/204.文中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情是怎样引出的?•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通过忆述探病时爸爸的一番话,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听到礼堂的钟声,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24/12/20•唱起了骊歌,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郊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的经过;•最后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听到老高的话,她清醒地意识到爸爸的花真的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5.你觉得文中的“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