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撰写人:徐正柳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并发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及三角形的字母表示法,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底和高。(二)过程与方法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锻炼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建立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2、难点:画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课件出示教材第59页主题图:(1)(出示课件)师:你们能帮老师找出图中的三角形吗?(2)师:真会观察,生活中很多地方都会用到三角形,比如说……(播放课件)(3)引入课题:看来,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角形的世界,去更加深入地认识三角形。(板书:三角形的认识)二、自主探索,建构新知1、操作感知,理解概念。(1)画一画:我们在生活中找到了三角形,现在请你在纸上画一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2)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画的三角形,并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先画一条线段,从这条线段的一个端点出发,再画一条线段,把两条线段的端点连接起来)(3)讨论: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三角形的概念: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教师强调:围成是指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4)看一看:老师这里有一些图形,它们是不是三角形呢?(课件出示,1学生判断并说出理由。)学生发现:只有具备了这两个条件才能准确无误地围成三角形。2、你画的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标在图上。3、汇报:(教师:大家画的三角形样子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3个顶点、3条边和3个角。)课件出示三角形及各部分的名称。师:为了表达方便,我们可以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那么上面的三角形就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三条边分别是(AB边、BC边和AC边),你也可以给你的三角形取一个名字。生:学生给自己的三角形命名4、认识三角形的高。(1)情境引入。故事引入,两个三角形争论谁的个高。课件出示: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帮这两个三角形比较高低。(2)学画高。师:什么是三角形的高?怎样正确的画出三角形的高呢?请同学们在刚才画的三角形中画出一条高,并标出它所对应的底。然后和同桌说一说刚才画的高是以哪条边为底画的?质疑:刚才我们画了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想一想一个三角形只有一组底和高吗?为什么?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按要求合作画出三角形的三条高,展示学生作品。(展示时学生互评互议,总结画高的好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作法: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放在三角形的底上,然后平移三角板把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移到底所对的顶点上,然后画虚线。让学生评价学生的做法,把要点说明:画高用虚线,画上垂直符号,标出底和高。(3)课件出示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作底),你能画出这条底边上的高吗?学生试画,画后发现高是另一条直角边。2(4)课件出示钝角三角形,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的三条高吗?学生讨论后,教师用课件演示钝角三角形画高的方法。三、应用练习:1、填空2、判断3、请画出每个三角形的一条高,四、课堂小结:3同学们,你们今天学得快乐吗?能说出你的收获吗?五、板书设计:三角形的认识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