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文言文预习作业3(一)《马说》一、填空。本文作者是,字__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__家,他的著作收在《___________》里。二、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1)故虽有名马()(2)虽有千里之能()(3)只辱于奴隶人之手()(4)才美不外见()(5)安求其能千里也()(6)策之不以其道()()(7)其真无马邪()(8)其真不知马也()(9)食之不能尽其材()()三、翻译句子。(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四、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食之不能尽其材五、课文理解。1.用原文填空。(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2)全文的主旨句是:。(3)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6)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2.文章借用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运用的手法,食马者喻指,千里马喻指,伯乐喻指,抨击了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之情,作者希望统治者。(二)《核舟记》一、填空。《核舟记》选自朝编著的《》一书,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篇。文中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作者是朝,字,著有。二、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1.罔不因势象形(罔:)(因:)(象形:)2.尝贻余核舟一(尝:)(贻:)3.神情与苏、黄不属()4.卧右膝,诎右臂支船()5.其人视端容寂()6.计其长曾不盈寸(曾:)(盈:)7.中峨冠而多髯者()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9.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10.其两膝相比者(比:)11.为宫室(为:)1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奇:)13.佛印绝类弥勒(绝:)(类:)三、翻译句子。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5.苏、黄共阅一手卷。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7.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9.嘻,技亦灵怪矣哉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四、按原文填空(10分)1.写出文中描写苏东坡外形特征的句子:2.写出文中描写佛印外形特征的句子(三)《口技》一、填空。本文作者是,字,(朝代)福建晋江人,著有《铁崖文集》、《秋声集》。本文选自代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二、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1.会宾客大宴(会:)2.百千齐作(作:)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间:)4.曳屋许许声(曳:)5.意少舒(少:)6.满坐寂然()7.以为妙绝()8.群响毕绝()9.指其一端()10.不能名其一处也(名:)三、翻译句子。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3.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4.凡所应有,无所不有5.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四、按原文填空(10分)1.统领全文,连贯全文的关键字眼是:2.请找出文中的拟声词两个:3.哪些声音直接地表现了火势的凶猛?4.哪些声音表现了大火中人们的行动?5.作者称赞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