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学习目标】1.了解现代戏剧的有关知识。2.理清戏剧情节,把握戏剧冲突。3.体会个性化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形象。【戏剧常识】1.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2.戏剧的种类:从表现形式看,戏剧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哑剧等;从作品的容量看,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从时代来看,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从情节主题来看,戏剧又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从演出场合看,又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3.戏剧的几大要素:戏剧冲突、人物台词、舞台说明等。戏剧文学的特色有三:一是适合舞台表演;二是要有戏剧冲突;三是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戏剧常识】4.戏剧冲突: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阶级之间和阶级思想的矛盾冲突,有些冲突也表现为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5.戏剧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登场人物没说出来的而是用表情表现出来的言外之意)等等。戏剧语言有五个特色:一是动作性;二是个性表现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潜台词;五是动听上口,浅显易懂。6.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的叙述和描写的语言。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作者简介】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湖北潜江人,我国杰出的剧作家和“当代语言艺术大师”。他出生于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从小耳闻目睹了大量剥削阶级的丑闻,这对他以后创作《雷雨》及其他剧作,有很大的影响。他曾在南开中学和清华大学读书学生时代就喜欢戏剧,受莎士比亚等欧洲戏剧大师作品影响较大。经过多年构思,几易其稿,于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其后,又写了《日出》《原野》《蜕变》《北京人》等剧本,这些剧本奠定了他在中国戏剧界的大师地位。解放前,曹禺和老舍赴美讲学,1949年,他们应召回国。其后他又创作《明朗的天》《胆剑篇》(与人合作)《王昭君》等剧本。旧情人父子母女情人夫妻父子单相思女父异父兄妹弟兄主仆情敌母子异父兄妹父子异母兄弟人情子母后夫妻母子子父后母子——父子(女)——情人夫妻——母子(女)——兄弟妹——情敌异父母兄妹人物关系一览表【情节结构】第一场戏:周朴园同鲁侍萍的再次相见。第一层:周朴园认出侍萍的经过。第二层: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态度。第二场戏:周朴园与鲁大海、侍萍与周萍相见。【戏剧冲突】1.周朴园和鲁侍萍:资本家与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冷酷、虚伪、自私与善良、正直、坚韧两种性格之间的对立冲突。2.周朴园与鲁大海:父与子的矛盾冲突;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冲突。3.周萍与鲁大海: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冲突。4.鲁侍萍与周萍:母与子的矛盾冲突。5.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以及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阶级冲突是最本质的冲突。【合作探究】一、剧作题名为“雷雨”,第二幕的幕前提示里说:“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里,使人异常烦躁。”这对于剧情发展有什么作用?“雷雨”是来势凶猛、冲决一切事物的象征,“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湿潮的空气”是雷雨将至的征兆,它暗示了剧中沉闷压抑的气氛,剧中主要人物烦躁不安的心理状态,更让读者产生“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感,意识到将会有大的事件发生。这一提示语起到了铺垫情节、渲染气氛的作用。二、周朴园一直用着侍萍用过的旧家具,记着她的生日,甚至保留着她喜欢关窗子这样的小习惯。因此,有人说,周朴园是个念旧重情的人。你怎样看?结合全文分析周朴园的性格特征。我认为周朴园不是个念旧重情的人。首先,周朴园并非认识不到自己当年对侍萍所犯下的罪恶,比如在侍萍讲述往事的时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