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屯中学电子备课教学设计表学科:语文年级:_四_年级_上_册一单元(章)课题3鸟的天堂备课人王旭琪审核人王玉兰授课人王旭琪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课标要求1、认识“鸟的天堂”,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2、理清课文脉络。教材分析《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教学目标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静寂、应接不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重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难点1、理解句子含义:“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2、“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的引号用法。教学课时2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时间年月日教学设计教学增补第一课时一、趣味引入,激发兴趣1、巴金先生是我们熟悉的著名作家,说说你知道的有关情况。(课件出示:巴金简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他的作品——鸟的天堂。(课件出示:课题)2、观察课文插图,思考:课文为什么叫“鸟的天堂”,想象“鸟的天堂”是什么样子?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2、检查反馈。(1)课堂交流: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2)指名读课文。(3)学习、质疑生字、新词三、导读课文,理清文脉1.速读课文,理清思路思考:如果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该怎样分?说出理由。(1)自己读读、划划、想想。(2)小组讨论、互相交流,重点讨论划分的道理。2.检查反馈,集体交流,明白划分的道理,消除疑点。3、导读第一部分。授课人根据学情、班情再备课解决问题:第一次: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大榕树。第二次:(1)读课文,思考:(课件出示)作者第一次,主要看到了什么?大榕树有什么特点?(2)交流讨论4、学生质疑。四、精读课文,感受情趣1、轻声读(品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感受到的情景,边品读边想象)。2、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3、感情朗读。(1)尝试有感情朗读。(2)朗读指导,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4、尝试背诵7、8自然段。(机动)六、堂清完成同步练习(1、2)题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1.抄写生字新词2.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感知美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知道作者和朋友两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了美丽的榕树以及纷飞的群鸟。在作者巴金的眼中,南国的风景含有一种迷人的力量,一切都显出一种梦境一般的美。因此作者赞叹到:“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课件出示)“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为什么说它是鸟的天堂?二、学习课文7、8自然段。(过渡:被称之为鸟的天堂的榕树究竟是怎样的一棵树呢?读片段说说读懂了什么?)1.欣赏着榕树,你想说些什么呢?(榕树美大、茂盛)你是怎样感受到的?2、课文中说(课件出示)“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课件出示)“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谁来谈谈自己的理解?(课件出示)3.看来我们每个人对这句话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让我们用自己的感受再读读这句话,开始!(生自读体会。).4.谁想来读?5.这“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的感受是多么奇妙呀!难怪作者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课件出示)这也是我们发自内心的赞美――6.让我们再来欣赏欣赏这独木成林的美景吧!我们一起读7、8自然段。7.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这两个自然段写得真美。让我们把榕树的美久久地留在记忆里,好吗?那我们一起来背一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