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时间:2011年5月立项号2011XKT—XXYW297课题名称提高小学生作业有效性的研究负责人贺亚妮所在单位户县丈八寺小学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课题的提出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业过多过滥据调查,现在,学生要做的作业,可以称之为多类型,多层次,多形式。有课本类、练习册类、训练题类,报纸类等;有课堂练习,课后练习;有单项练习,有综合练习;有在课堂完成的,有放学回家后完成的,有节假日完成的等等,这些林林总总过多过滥的作业,像一块沉重的包袱压得学生直不起腰来,喘不过气来。作业过多,学生疲于应付,心力交瘁,久而久之,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不仅作业,就是学科教学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用题海战术、频繁考试、反复操练来弥补教学的不足,会导致教师忽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忽视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阻碍专业成长。学业负担过重妨碍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障碍之一。2.解决问题的对策——增强作业的有效性作业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增强作业的有效性。要增强作业的有效性,就减少作业的数量,提高作业的质量,这样不仅能减轻学业负担,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此,我们确定了这个课题进行较深入的研究。研究的意义和价值1.本课题研究是践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把“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列入存在问题的第一条。“规划纲要”要求教师提高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2.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和讲评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的有效性对整个教育的有效性有着重大影响。要实现有效教学,必须让作业有效、高效。3.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行为。要提高学生作业的有效性,就要用新的教学策略、方法,采用新策略、方法就要转变教学行为,而自觉地转变教学行为必须有新的教学观念。实施有效作业的结果必然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课题的界定作业,是指新课学习后,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各种需要完成的练习,从完成的时段看,有课堂练习,课后练习,假期练习;从完成的方式看,有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践活动练习;从布置者的用意看,有巩固性练习,应用性练习,拓展性练习,创新性练习。就目前的实际看,最多的是在家里完成的书面练习,通常称为“家庭作业”。作业有效性,是指老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确实能起到巩固、运用、拓展所学,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发展思维,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作用。小学生作业有效性研究,旨在通过改进或改革语文、数学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和讲评,建构新的与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相适应的作业模式,增强作业的有效性,减轻课业负担,进而提高教学效益。课题研究的目标1、指导教师发挥作业的多重功效,提升教学质量,真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2、探索小学生有效的作业途径和方法,通过作业的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灵活地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3、总结校本特色的小学生有效的作业经验,利用并开发作业资源,因地制宜地使作业具有层次性与开放性,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课题研究的内容1、对本校小学生作业的布置、管理、批改、评价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2、研究小学生有效的作业设计范式和配置原则及要求,精选和设计作业内容。3、研究小学生有效的作业管理过程和批改评价方法,合理恰当地布置作业,变被动的完成作业为学生自觉乐意地接受、巩固和内化知识的过程。4、研究小学生有效的作业基本要求与指导策略,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研究对象、方法3.经验总结法3.经验总结法:注意搜集积累和总结课题研究中多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博采众长创造适合本班学生的作业新模式。研究周期及步骤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分三步进行。1.准备阶段(2011年2月——2011年3月)(1)开展课题研究前期的调查工作,从教师和学生、家长等多角度广泛地收集信息并作深入分析,分析学生作业的基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