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颤动----------学习特级教师朱小丽和彭娟老师的感悟楠竹林小学许召强学习一次,心灵就被洗礼一次,也颤动一次,之后经过一复一日的常规教育教学,心灵又渐趋平静。本次学习,很多地方(或方面)引起我心灵的颤动,下面所列举的也许没有逻辑性、也许没有理论性,但确实引起我心灵的颤动。诱发我心灵颤动的第一点是:朱小丽老师平淡、自然的课堂引入、展开过程。朱老师讲的是“数与形”,她先列出三组简单的算式:引导学生发现共同特点。后引入三组简单的图形:(1)一个小正方形,(2)四个小正方形拼成的大正方形,(3)9个小正方形拼成的大正方形。接着引导学生把上面三组算式用对应的正方形表示,并探索出每个数字用哪几个小正方形表示。整个课堂活动过程,没有新颖、奇特之处,非常自然、非常真实。诱发我心灵颤动的第二点是:彭娟老师对每个例题都从课标、教材及作者编写意图三个方面,进行剖析,确定此例题需要教给学生什么。我只有在讲公开课时,才从这些方面分析,平时上课,都是只从教材本身确定一个例题需要教什么,这样往往不能全面挖掘一个例题的信息。一个例题像彭娟老师那样分析容易做到,但是每个例题都像彭娟老师那样去做,我确实没有做到。所以,一位老师要成为大师,都是从一个例题,一个例题做起的。诱发我心灵颤动的第三点是:彭娟老师对同一个教学方法的不断优化。在教学等量代换时,彭娟老师说自己尝试了多种方法,通过多次与学生交谈,了解学生对这个内容难理解的地方到底在哪里,最终建立了一个模型:(1)找出已知的等量关系,建立未知的等量关系。(2)考虑把什么换成什么?(3)怎样换?在把一个砝码换成4个苹果的过程中,彭娟老师借助课件动态展示了每个砝码换成4个苹果的过程。这个细节不但让学生明白了把什么换成什么,而且直观弄清楚了怎样换。诱发我心灵颤动的第四点是:朱小丽老师此次是第一次执教“数与形”。之前没有试讲,给我们展示了特级教师的真实课堂。她说:小学阶段以接受学习方式为主,在某些具体环节可以独立思考为主,合作探究为辅,在建模的过程中,尽量引导学生走得实在些。诱发我心灵颤动的第五点是:朱小丽老师说:上课要讲课堂道德。课堂道德体现两方面:(1)学生能否体会学习的价值?(2)学生是否喜欢这种学习方法?如果学生没有意识到学习这个内容的作用,如果学生不喜欢老师的这种教学方法,老师就丢失了最起码的课堂道德。若我们的课堂道德丢失了,我们如何立足于课堂?如何教育好学生?1+3=1+3+5=1+3+5+7=如何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诱发我心灵颤动的第六点是:朱小丽和彭娟老师展示的两节课都拖堂了。她们没有因为时间的不够而草草收课,而是仍然自然地引导学生生成新知识。再一次体现了两位特级教师的实在性。诱发我心灵颤动的第七点是:彭娟老师专业成长之路是静待花开。彭娟老师立足每个例题,立足每一节常规课,立足每一节比赛课,蛰伏10年,才第一次讲区级公开课。每一次磨课,都蜕一层皮,最终化茧成蝶,成为年轻的特级教师。心灵颤动之后,我努力沿着彭娟老师专业成长之路前行,做好“三个关键”,自我训练“三个能力”,实实在在顺着“三个状态”自我提升,自我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