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1.2人口迁移》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解读课标要求: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课标解读:本节内容对应课标要求“(学生)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行为条件是“运用资料”;行为动词是“描述”,属于了解水平;主题内容是“人口迁移”,后置限定是“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课标对学生的要求不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有关体现“人口迁移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文字、图片、数据资料,重点让学生根据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二、学情分析(1)学生起点水平: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高一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与人口相关的知识,并且通过高一上学期的地理学习,也掌握了一些图表阅读分析的能力。同时,上节课对“人口分布”的学习为本节课“人口迁移”提供了知识基础,“人口分布”从某种程度上是“静”,而“人口迁移”则是“动”,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以动态的眼光观察事物发展的过程和特征,有利于人地协调观的形成。(2)学生生活经验: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课上唤醒学生有关“人口迁移”的知识,比如城市的学生可以观察自己周围的进城务工人员,思考他们进城务工的原因;农村的学生可以联想到自己的家人在外务工,自己的定居地是否有人已在外定居。学生的身边有很多“人口迁移”的例子,教师要从学生身边的地理进行引导,体现生活中的地理。三、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属于人教版地理1新教材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位于教材的起始单元,也是人文地理知识的开始,“人口”部分是为后面城镇和乡村、产业区位因素、交通运输、环境与发展打下基础,属于基础章节。本节内容由“什么是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和“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组成。“人口迁移”的第一个课时,教师需要完成两个教学因子的教学,“什么2是人口迁移”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第一个教学因子涉及人口迁移、人口流动、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人口机械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等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身边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第二个教学因子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教师可以先通过材料分析让学生理解推拉理论,再通过材料提示让学生思考影响人口迁移的其他因素,最后通过教材中的活动进一步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第二课时学习的主要内容为“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课文正文由“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组成;有三幅图片,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解释清楚第三张图片“人口净迁移率”含义;案例“阿拉伯外籍人口占比超三成”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为什么阿拉伯外籍人口所占比例较大”;活动“调查家庭人口迁移情况”,可作为课后实践活动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组内讨论交流。四、教学目标1.通过对湖北乡土地理的材料分析,从多角度总结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通过阅读教材和材料分析,说出国内外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学生通过课后活动探究分析人口迁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正确、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发展观。(人地协调观)3.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课后学习活动,能够利用多途径搜集相关资料,辨析人口迁移对迁入地、迁出地的利弊。(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人口迁移的因素;说出国内外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教学难点:区分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六、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法、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材料分析法七、教学媒体黑板、多媒体等八、教学过程3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1课时导入先对新冠疫情进行简介,再给出新冠疫情1月20日和2月1日分布地图,疫情爆发在春节期间,赶上了全国的返乡大潮,疫情本身传播速度快,武汉又作为交通枢纽城市,是人员集散的要塞,因此加快了疫情传播的速度。学生看图思考以实时热点为导入,快速引起学生的注意,由此引起学生的兴趣。新课学习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春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也是许多在外务工、求学人员返乡最多的时候。长期在外务工的人员,他们...